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土-水特征曲线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试验研究 | 第12页 |
1.2.2 滞回特性研究 | 第12-13页 |
1.2.3 数学模型研究 | 第13页 |
1.3 土体裂缝特性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试验研究 | 第14页 |
1.3.2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4-15页 |
1.4 土体微观结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5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6 研究课题的提出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6.1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6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7 论文的组织安排 | 第17页 |
1.8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干湿循环红土的土-水特征研究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9-23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2.2.2 试验方案 | 第20-21页 |
2.2.2.1 工作原理 | 第20页 |
2.2.2.2 试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3 试验开展 | 第21-23页 |
2.2.3.1 土样制备 | 第21页 |
2.2.3.2 干湿循环试验的开展 | 第21-22页 |
2.2.3.3 滤纸法试验的开展 | 第22-23页 |
2.2.3.4 基质吸力的计算 | 第23页 |
2.3 红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变化 | 第23-29页 |
2.3.1 脱湿过程中土-水特征曲线变化 | 第23-26页 |
2.3.1.1 干密度的影响 | 第23-25页 |
2.3.1.2 脱湿次数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2 增湿过程中土-水特征曲线变化 | 第26-28页 |
2.3.2.1 干密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2.2 增湿次数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3 干湿循环过程中土-水特征曲线变化 | 第28-29页 |
2.3.3.1 干密度的影响 | 第28页 |
2.3.3.2 干湿循环次数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 滤纸法与压力板仪法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不同干密度下干湿循环红土的裂缝发展研究 | 第31-57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31-33页 |
3.2.1 试验材料及方案 | 第31-32页 |
3.2.2 试验开展 | 第32-33页 |
3.2.2.1 土样制备 | 第32页 |
3.2.2.2 干湿循环试验的开展 | 第32页 |
3.2.2.3 微结构试验的开展 | 第32-33页 |
3.3 图像处理 | 第33页 |
3.4 干湿循环中不同干密度红土的裂缝发展特性 | 第33-44页 |
3.4.1 试验观测现象 | 第33-36页 |
3.4.1.1 增湿过程的试验现象 | 第33-34页 |
3.4.1.2 脱湿过程的试验现象 | 第34-35页 |
3.4.1.3 干湿循环过程的试验现象 | 第35-36页 |
3.4.2 红土的裂缝发展特性 | 第36-44页 |
3.4.2.1 增湿过程中红土的裂缝发展特性 | 第36-39页 |
3.4.2.2 脱湿过程中红土的裂缝发展特性 | 第39-42页 |
3.4.2.3 干湿循环过程中红土的裂缝发展特性 | 第42-44页 |
3.5 干湿循环中不同干密度红土的微结构特性 | 第44-53页 |
3.5.1 干湿循环次数对微结构的影响 | 第46-48页 |
3.5.2 干密度对微结构的影响 | 第48-53页 |
3.6 干湿循环中不同干密度红土的裂缝产生及发展机理 | 第53-54页 |
3.6.1 初始干密度对裂缝产生及发展的影响机理 | 第53-54页 |
3.6.2 干湿循环对裂缝产生及发展的影响机理 | 第5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四章 不同含水率下干湿循环红土的裂缝发展研究 | 第57-81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试验设计 | 第57-58页 |
4.2.1 试验材料及方案 | 第57-58页 |
4.2.2 试验的开展及图像处理 | 第58页 |
4.3 试验观测现象 | 第58-61页 |
4.3.1 增湿过程的试验现象 | 第58-59页 |
4.3.2 脱湿过程的试验现象 | 第59-60页 |
4.3.3 干湿循环过程的试验现象 | 第60-61页 |
4.4 干湿循环中不同含水率红土的裂缝发展特性 | 第61-73页 |
4.4.1 增湿过程中红土的裂缝发展特性 | 第61-67页 |
4.4.1.1 裂缝长度密度的变化 | 第61-64页 |
4.4.1.2 裂缝面积率的变化 | 第64-67页 |
4.4.2 脱湿过程中红土的裂缝发展特性 | 第67-72页 |
4.4.2.1 裂缝长度密度的变化 | 第67-70页 |
4.4.2.2 裂缝面积率的变化 | 第70-72页 |
4.4.3 干湿循环过程中红土的裂缝发展特性 | 第72-73页 |
4.5 干湿循环中不同含水率红土的微结构特性 | 第73-77页 |
4.6 干湿循环中不同含水率红土的裂缝产生及发展机理 | 第77-79页 |
4.6.1 红土裂缝的发展阶段 | 第77-78页 |
4.6.2 裂缝的产生及发展机理 | 第78-7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1-85页 |
5.1 结论 | 第81-82页 |
5.2 论文不足及建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