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27页 |
2.1 材料 | 第13-18页 |
2.1.1 实验动物及慢病毒 | 第13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13-14页 |
2.1.3 购置试剂 | 第14-15页 |
2.1.4 自配试剂 | 第15-18页 |
2.2 方法 | 第18-26页 |
2.2.1 相关实验器材的灭菌处理 | 第18页 |
2.2.2 原代心肌细胞的培养及H/R模型的建立 | 第18-20页 |
2.2.3 原代心肌细胞的慢病毒转染 | 第20-22页 |
2.2.4 实验分组 | 第22-23页 |
2.2.5 LDH活性检测 | 第23页 |
2.2.6 Western bolt检测 | 第23-26页 |
2.3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第26-27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7-33页 |
3.1 SD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状态 | 第27页 |
3.2 H/R条件对原代心肌细胞活力及自噬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1 缺氧对心肌细胞活力及自噬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2 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活力及自噬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 FoxO4对心肌细胞H/R损伤后细胞活力及自噬的影响 | 第29-33页 |
3.3.1 干扰、过表达FoxO4慢病毒转染心肌细胞的结果 | 第29-30页 |
3.3.2 FoxO4对心肌细胞H/R损伤后细胞活力及自噬的影响 | 第30-3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3-37页 |
4.1 原代心肌细胞的培养及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4.2 心肌缺氧复氧损伤中转录因子FoxO4对自噬的影响 | 第35-3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7-38页 |
5.1 结论 | 第37页 |
5.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综述 | 第4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