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检察监督权在刑事立案阶段的强化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引言第7-9页
    1.1 概述第7页
    1.2 文章的逻辑结构第7-8页
    1.3 文章的写作目的第8-9页
第二章 刑事检察监督权概述第9-13页
    2.1 刑事检察监督权的概念第9页
    2.2 刑事检察监督权的基本特征第9-10页
    2.3 刑事检察监督权的本质属性第10-11页
    2.4 刑事检察监督权存在的必要性第11-13页
第三章 刑事检察监督权在立案阶段的缺陷第13-20页
    3.1 立法上存在的缺陷第13-16页
        3.1.1 监督范围不全面第13-14页
        3.1.2 监督客体不完整第14-15页
        3.1.3 监督手段单一第15-16页
        3.1.4 监督效力缺乏强制性第16页
    3.2 实践中存在的不足第16-20页
        3.2.1 监督理念滞后第17页
        3.2.2 公安机关不配合第17-18页
        3.2.3 检察机关立案监督流于形式化第18-20页
第四章 国外相关制度的借鉴第20-27页
    4.1 英国刑事预审制度的借鉴第20-23页
        4.1.1 英国刑事预审制度的主要内容第21页
        4.1.2 英国刑事预审制度的现实价值第21-22页
        4.1.3 英国刑事预审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22-23页
    4.2 美国程序公正制度的借鉴第23-25页
        4.2.1 美国程序公正制度的原因分析第23-24页
        4.2.2 美国程序公正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24-25页
    4.3 大陆法系国家警检关系的借鉴第25-27页
        4.3.1 大陆法系国家警检关系介绍第25页
        4.3.2 大陆法系国家警检关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25-27页
第五章 我国检察监督权在刑事立案阶段的强化建议第27-35页
    5.1 培养法律监督意识。第27-28页
        5.1.1 培养检察机关主动监督的意识第27-28页
        5.1.2 培养立案机关被监督的意识第28页
    5.2 明确立案监督范围和内容第28-30页
        5.2.1 拓宽监督范围第29页
        5.2.2 丰富监督内容第29-30页
    5.3 保障立案监督知情权第30-32页
        5.3.1 发挥检察机关主观能动性第30页
        5.3.2 建立刑事立案备案制度第30-32页
    5.4 丰富立案监督调查权第32页
    5.5 强化立案监督纠正权第32-33页
        5.5.1 扩大纠正权的适用范围第32-33页
        5.5.2 赋予检察机关处罚建议权第33页
    5.6 完善配套保障措施第33-35页
        5.6.1 构建对检察监督权的监督制约机制第33-34页
        5.6.2 制定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第34-3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35-36页
致谢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侦查监督环节排除非法证据研究
下一篇:10年以上男性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及矫治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