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晏殊诗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1页
    1.1 晏殊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7-9页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第9-11页
第2章 北宋初期诗坛概况及晏殊诗歌师承第11-20页
    2.1 宋初诗坛概况第11-16页
        2.1.1 宋初唱和风气与白体诗第11-13页
        2.1.2 宋初隐逸群体及晚唐体诗歌第13-15页
        2.1.3 西昆体派与《西昆酬唱集》第15-16页
    2.2 晏殊诗歌师承第16-20页
        2.2.1 晏殊诗受李商隐的影响第16-18页
        2.2.2 晏殊诗与西昆体不同之处第18-20页
第3章 晏殊诗的内容第20-30页
    3.1 酬唱诗第20-22页
        3.1.1 宫廷应制第20-21页
        3.1.2 友人唱和第21-22页
    3.2 节序诗第22-25页
        3.2.1 七夕第22-23页
        3.2.2 中秋第23-24页
        3.2.3 端午第24-25页
    3.3 写景咏物诗第25-27页
        3.3.1 自然景物第25-26页
        3.3.2 人文景物第26-27页
    3.4 咏怀诗第27-30页
        3.4.1 伤离怨别第27-28页
        3.4.2 人生得失第28-30页
第4章 晏殊诗艺术特色第30-36页
    4.1 艺术手法第30-32页
        4.1.1 炼字第30-31页
        4.1.2 白描第31-32页
    4.2 意境与格调第32-36页
        4.2.1 意象意境第32-34页
        4.2.2 格调第34-36页
第5章 晏殊诗在宋代的地位及影响第36-40页
    5.1 晏殊诗的地位反思第36-37页
    5.2 晏殊诗影响第37-40页
        5.2.1 对梅尧臣、欧阳修的影响第37-39页
        5.2.2 对江西诗派的影响第39-40页
第6章 结语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下的尤金·奥尼尔作品分析--以《琼斯皇》、《拉撒路笑了》和《送冰的人来了》为例
下一篇:唐宋文房四宝文化与诗词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