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1 概念的厘定 | 第12-18页 |
·个性和人格 | 第12-13页 |
·品德、美德与德性 | 第13-14页 |
·个人品德与“三德”关系 | 第14-18页 |
·道德的分类 | 第14-15页 |
·个人品德的构成及特征 | 第15-16页 |
·个人品德与“三德”的关系 | 第16-18页 |
2 个人品德建设的必要性 | 第18-22页 |
·个人品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18-20页 |
·个人品德建设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个人品德建设 | 第20页 |
·道德建设体系的完善离不开个人品德 | 第20-21页 |
·个体道德认知平衡和全面发展需要个人品德 | 第21-22页 |
3 个人品德建设的价值取向 | 第22-26页 |
·从传统守旧价值取向到开放价值取向转变 | 第22-23页 |
·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转变 | 第23页 |
·从价值方向迷茫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转变 | 第23-24页 |
·从忽视人性到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 | 第24-26页 |
4 个人品德建设的非理性因素、外部条件及重要领域 | 第26-38页 |
·个人品德建设中的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 第26-30页 |
·道德需要是个人品德建设的内在驱动力 | 第26-27页 |
·道德情感是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条件 | 第27-29页 |
·道德信仰是个人品德建设的精神支柱 | 第29-30页 |
·制度伦理是个人品德建设的外部条件 | 第30-35页 |
·制度伦理与个人品德 | 第31页 |
·个人的品德建设需要制度伦理 | 第31-33页 |
·完善制度伦理以推进个人品德建设的对策 | 第33-35页 |
·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领域 | 第35-38页 |
·家庭美德 | 第35-36页 |
·职业道德 | 第36-37页 |
·社会公德 | 第37-38页 |
5 个人品德的形成机制及建设路径选择 | 第38-51页 |
·个人品德的形成机制 | 第38-41页 |
·激励机制是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前提 | 第38-39页 |
·道德内化机制是个人品德建设的关键环节 | 第39-40页 |
·良性互动机制是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 第40-41页 |
·个人品德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 第41-51页 |
·中外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借鉴 | 第41-43页 |
·个人品德的教育、评价、修养的有机统一 | 第43-47页 |
·重视特殊群体的道德人格在个人品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 第47-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