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婴戏题材绘画探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概述 | 第9-11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婴戏题材绘画概述 | 第13-17页 |
2.1 婴戏题材绘画的界定 | 第13页 |
2.2 婴戏题材绘画的基本分类 | 第13-17页 |
2.2.1 写实类与象征类 | 第13-15页 |
2.2.2 卷轴类与其他类 | 第15-17页 |
第3章 婴戏题材绘画的发展历程 | 第17-37页 |
3.1 雏形时期——先秦至五代 | 第17-23页 |
3.2 成熟时期—两宋 | 第23-29页 |
3.3 繁盛时期——元、明、清前期 | 第29-35页 |
3.4 衰微期——清后期 | 第35-37页 |
第4章 婴戏题材绘画的艺术特征 | 第37-48页 |
4.1 写实与夸张融为一体 | 第37-42页 |
4.2 宫廷与民间的交织 | 第42-44页 |
4.3 程式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 第44-48页 |
第5章 婴戏题材绘画的文化内涵 | 第48-58页 |
5.1 中国传统社会风俗 | 第48-51页 |
5.2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 第51-55页 |
5.3 儒道释三位一体思想 | 第55-58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