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伊朗和中国儿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发展 | 第12-18页 |
第一节 伊朗儿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发展 | 第12-14页 |
一、伊朗社会及文化环境的影响 | 第12-13页 |
二、伊朗儿童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困境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中国儿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 第14-18页 |
一、中国社会及文化环境的影响 | 第14-16页 |
二、中国儿童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瓶颈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伊朗和中国儿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 第18-32页 |
第一节 人物刻画方面的比较 | 第18-21页 |
一、伊朗:人物刻画与社会现实 | 第18-19页 |
二、中国:人物刻画与社会问题 | 第19-20页 |
三、贫困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是“小大人” | 第20-21页 |
第二节 题材捕捉方面的比较 | 第21-26页 |
一、伊朗:弱化的苦涩,带来温暖感受 | 第22-23页 |
二、中国:“新时代、旧痕迹”现象 | 第23-25页 |
三、女性形象的生存状态与心理伤痕 | 第25-26页 |
第三节 矛盾冲突方面的比较 | 第26-32页 |
一、伊朗:儿童本位思考 | 第27-28页 |
二、中国:换位思考 | 第28-30页 |
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的体现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对中国儿童电影女性形象塑造的反思 | 第32-37页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一、形象塑造类型化 | 第33-34页 |
二、故事情节建构的普遍性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可资借鉴的思考 | 第35-37页 |
一、注重儿童的本位思考 | 第35-36页 |
二、创作应具有针对性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