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4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4-29页 |
2.1 眼睑的解剖 | 第14-17页 |
2.1.1 眼睑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2.1.2 眼睑的肌肉 | 第15-16页 |
2.1.3 眼睑的血供 | 第16页 |
2.1.4 眼睑的神经及淋巴回流 | 第16-17页 |
2.2 眼睑缺损的分类 | 第17-19页 |
2.2.1 按先天与后天性进行分类 | 第17-18页 |
2.2.2 按缺损部位分类 | 第18页 |
2.2.3 按缺损的深度分类 | 第18页 |
2.2.4 按眼睑缺损的面积分类 | 第18-19页 |
2.3 眼睑浅层缺损的治疗方法 | 第19-29页 |
2.3.1 直接缝合法 | 第20页 |
2.3.2 随意皮瓣 | 第20-24页 |
2.3.3 轴型皮瓣 | 第24-25页 |
2.3.4 游离植皮法 | 第25-26页 |
2.3.5 应用局部皮瓣联合修复眼睑大面积缺损 | 第26-27页 |
2.3.6 眼睑缺损修复的新进展 | 第27-29页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3.1 临床资料 | 第29-30页 |
3.2 手术方法 | 第30-31页 |
3.2.1 术前准备 | 第30页 |
3.2.2 术前设计 | 第30-31页 |
3.2.3 手术步骤 | 第31页 |
3.3 术后随访 | 第31-32页 |
3.4 评价方法 | 第32-33页 |
第4章 结果 | 第33-42页 |
4.1 患者资料 | 第33页 |
4.2 术后效果评估 | 第33-35页 |
4.3 典型病例 | 第35-42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2-49页 |
5.1 “风筝”皮瓣与皮下蒂皮瓣 | 第43-44页 |
5.2 眼轮匝肌为蒂的“风筝”皮瓣对眼睑功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5.3 眼轮匝肌为蒂的 “风筝”皮瓣的长宽比 | 第45页 |
5.4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风筝”皮瓣的推进方向 | 第45-46页 |
5.5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风筝”皮瓣用于修复重度眼睑缺损的优点 | 第46-47页 |
5.6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风筝”皮瓣的适应症 | 第47-48页 |
5.7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风筝”皮瓣手术的注意事项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