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猫儿山土壤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前言 | 第11-16页 |
| 1.1 国际土壤分类概况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土壤分类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1.3 中国土壤基层分类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4 中国山地上壤分类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1.6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6.1 猫儿山土壤主要发生特性 | 第15页 |
| 1.6.2 猫儿山土壤系统分类 | 第15-16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 2.1 猫儿山概况 | 第16-17页 |
| 2.1.1 母岩 | 第16页 |
| 2.1.2 地形与地貌 | 第16页 |
| 2.1.3 气候 | 第16-17页 |
| 2.1.4 植被 | 第17页 |
| 2.2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第17-19页 |
| 2.2.1 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17-18页 |
| 2.2.2 样品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 2.3 主要计算公式 | 第19-20页 |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0-2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42页 |
| 3.1 土壤物理特征分析 | 第21-25页 |
| 3.1.1 土壤颜色 | 第21-22页 |
| 3.1.2 土壤机械组成 | 第22-25页 |
| 3.2 土壤主要化学性质 | 第25-33页 |
| 3.2.1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 | 第25页 |
| 3.2.2 土壤酸碱度和交换性能 | 第25-27页 |
| 3.2.3 土壤氧化铁特性 | 第27-33页 |
| 3.3 土壤矿物特性 | 第33-42页 |
| 3.3.1 猫儿山土体的化学组成和分子比率 | 第33-34页 |
| 3.3.2 猫儿山土壤黏粒的化学组成和分子比率 | 第34页 |
| 3.3.3 黏土矿物 | 第34-42页 |
| 4 土壤系统分类归属 | 第42-51页 |
| 4.1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 第42-46页 |
| 4.1.1 诊断表层 | 第42-43页 |
| 4.1.2 诊断表下层 | 第43-45页 |
| 4.1.3 诊断特性 | 第45-46页 |
| 4.2 猫儿山土壤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 第46-51页 |
| 4.2.1 高级分类单元 | 第47页 |
| 4.2.2 基层分类单元 | 第47-51页 |
| 5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附录 猫儿山土壤剖面及景观 | 第57-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