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土壤成分论文

高碳氮投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列表第10-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页
    1.2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机制第13-17页
    1.3 土壤团聚体对碳氮的保护作用第17-18页
    1.4 土壤团聚体的微生物特性第18-20页
    1.5 科学问题的提出第20-21页
    1.6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1页
    1.7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3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3页
    2.2 试验设计第23-24页
    2.3 土壤团聚体分组方法第24-25页
    2.4 有机碳及其组分的测定方法第25-26页
    2.5 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第26-27页
    2.6 土壤胞外酶活性的测定第27页
    2.7 矿化培养试验第27-28页
    2.8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第28-31页
第三章 高碳氮投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规律第31-57页
    3.1 农田碳氮投入量第31-32页
    3.2 不同施肥方式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第32-33页
    3.3 不同施肥方式对表层土壤团聚体质量分布特性的影响第33-35页
    3.4 不同施肥方式对表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全氮的影响第35-41页
    3.5 不同施肥方式对表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第41-52页
    3.6 讨论第52-55页
    3.7 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高碳氮投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分布规律第57-73页
    4.1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团聚体pH,DOC和MBC的影响第57-58页
    4.2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磷脂脂肪酸总量的影响第58-60页
    4.3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第60-61页
    4.4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团聚体放线菌的影响第61页
    4.5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第61-63页
    4.6 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分析第63-65页
    4.7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团聚体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第65-66页
    4.8 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与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关系第66-69页
    4.9 讨论第69-71页
    4.10 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高碳氮投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矿化分解特征第73-85页
    5.1 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第73-75页
    5.2 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第75-77页
    5.3 基于双库一阶动力学模型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库及周转速率第77-78页
    5.4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8-82页
    5.5 讨论第82-84页
    5.6 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6.1 研究结论第85-86页
    6.2 创新点第86页
    6.3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9页
致谢第99-101页
个人简历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典型砂姜黑土区农田土壤水分养分动态变化特征及模拟
下一篇:长期施用磷肥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适应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