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网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连通度分析的备份链路自适应调度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主要工作第13-14页
    1.3 论文章节第14-15页
第2章 网络故障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15-23页
    2.1 网络故障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15-21页
        2.1.1 基于有线通信的网络故障解决方案第15-19页
        2.1.2 基于无线通信的网络故障解决方案第19-21页
    2.2 现有技术应用的局限性第21-23页
第3章 基于连通度分析的备份链路自适应调度技术第23-38页
    3.1 基于连通度分析的备份链路自适应调度技术第23-25页
        3.1.1 连通度原理第23-24页
        3.1.2 基于连通度分析的备份链路自适应调度技术第24-25页
    3.2 技术应用环境及前提第25页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第25-26页
    3.4 技术实现原理第26-35页
        3.4.1 最小割边集计算原理第26-27页
        3.4.2 备份连接建立原理第27-28页
        3.4.3 备份连接建立的优化研究方案第28-35页
    3.5 系统总体设计第35-38页
第4章 基于连通度分析的备份链路自适应调度技术仿真实现第38-54页
    4.1 仿真系统运行环境第38-39页
    4.2 SSFNET仿真器第39-42页
        4.2.1 SSFNet仿真器概述第39页
        4.2.2 SSFNet层次结构模型第39-40页
        4.2.3 SSFNet框架组成第40-42页
    4.3 仿真系统总体设计第42-44页
    4.4 仿真系统接口设计与实现第44页
        4.4.1 拓扑获取接口第44页
        4.4.2 备份链路建立接口第44页
    4.5 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第44-54页
        4.5.1 拓扑生成模块第45-46页
        4.5.2 割边集计算模块第46-49页
        4.5.3 备份连接建立模块第49-54页
第5章 基于连通度分析的备份链路自适应调度技术仿真结果分析第54-67页
    5.1 仿真测试环境介绍第54-55页
        5.1.1 仿真测试设备第54-55页
        5.1.2 仿真网络拓扑第55页
        5.1.3 仿真故障场景第55页
    5.2 仿真测试指标介绍第55-56页
    5.3 仿真测试目的及测试场景设置第56-60页
        5.3.1 仿真试验一第56-57页
        5.3.2 仿真试验二第57-58页
        5.3.3 仿真试验三第58-60页
    5.4 仿真测试结果及分析第60-67页
        5.4.1 仿真测试一第60-62页
        5.4.2 仿真测试二第62-64页
        5.4.3 仿真测试三第64-66页
        5.4.4 测试总结第66-67页
第6章 基于连通度分析的备份链路自适应调度技术平台实现第67-80页
    6.1 HADOOP技术引入背景第67-69页
        6.1.1 割边集计算第68页
        6.1.2 最优备份连接方案设计第68-69页
    6.2 平台系统运行环境第69页
    6.3 HADOOP云计算平台第69-72页
        6.3.1 Hadoop概述第69页
        6.3.2 Hadoop框架组成第69-72页
    6.4 HADOOP平台上系统总体设计第72-74页
    6.5 系统外部接口设计与实现第74-77页
        6.5.1 外部调用格式第75-76页
        6.5.2 输入输出目录定义规则第76页
        6.5.3 命令参数定义规则第76-77页
    6.6 HADOOP平台上系统设计与实现第77-80页
        6.6.1 拓扑获取模块第77-78页
        6.6.2 最小割边集计算模块第78-79页
        6.6.3 备份连接计算模块设计第79-80页
第7章 基于连通度分析的备份链路自适应调度技术平台结果分析第80-86页
    7.1 测试环境介绍第80-81页
        7.1.1 测试设备第80-81页
        7.1.2 测试网络拓扑第81页
    7.2 测试指标介绍第81-82页
    7.3 测试场景第82-84页
        7.3.1 测试场景一第82页
        7.3.2 测试场景二第82-83页
        7.3.3 测试场景三第83-84页
    7.4 实验结论第84-86页
第8章 结束语和工作展望第86-88页
    8.1 总结第86页
    8.2 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致谢第91-9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研发成果第92页
    个人简历第9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录用文章第92页
    科研经历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通信网络端到端语音编解码协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分布式策略管理系统关键支撑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