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17-26页 |
2.1 信用评级变更股价效应相关文献 | 第17-21页 |
2.1.1 关于信用评级变更具有显著股价效应的文献 | 第17-18页 |
2.1.2 关于信用评级变更不具显著股价效应的文献 | 第18-19页 |
2.1.3 关于信用评级变更股价效应动因研究的文献 | 第19-20页 |
2.1.4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2.2 信用评级变更股价效应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2.2.1 有效市场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声誉效应理论 | 第23-24页 |
2.2.4 看门人制度理论 | 第24页 |
2.2.5 搭便车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股价效应机制分析与实证假说提出 | 第26-35页 |
3.1 信用评级股价效应的理论机制 | 第26-32页 |
3.1.1 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的分析 | 第26-28页 |
3.1.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 第28-30页 |
3.1.3 基于声誉效应理论的分析 | 第30-31页 |
3.1.4 基于看门人制度论的分析 | 第31-32页 |
3.1.5 基于搭便车理论的分析 | 第32页 |
3.2 分析结论与提出假说 | 第32-35页 |
3.2.1 分析结论 | 第32-34页 |
3.2.2 提出研究假说 | 第34-35页 |
第4章 信用评级变更股价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35-45页 |
4.1 事件研究法的研究设计 | 第35-39页 |
4.1.1 事件定义及时间线的确定 | 第35-36页 |
4.1.2 预期收益率的估计与异常收益率的计算 | 第36-38页 |
4.1.3 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的检验 | 第38-39页 |
4.2 样本说明 | 第39-40页 |
4.3 股价效应检验 | 第40-45页 |
4.3.1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40-42页 |
4.3.2 检验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4.3.3 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股价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5页 |
5.1 门槛效应分析 | 第45-48页 |
5.1.1 问题描述 | 第45页 |
5.1.2 方法提出 | 第45页 |
5.1.3 门槛效应定义 | 第45-46页 |
5.1.4 检验方法介绍、 | 第46-47页 |
5.1.5 门槛效应检验 | 第47-48页 |
5.2 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构建 | 第48-51页 |
5.2.1 因素分析 | 第48-49页 |
5.2.2 模型假设 | 第49页 |
5.2.3 变量设计与样本说明 | 第49-50页 |
5.2.4 模型设计 | 第50-51页 |
5.3 门槛效应模型估计结果 | 第51-53页 |
5.3.1 参数估计结果 | 第51-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5-58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