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英汉对照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36页 |
综述一 神经精神因素与斑秃发病的关系 | 第13-22页 |
1 HPA轴与精神因素及免疫 | 第13-15页 |
2 皮肤与HPA轴 | 第15页 |
3 斑秃发病机制 | 第15-16页 |
4 HPA与斑秃 | 第16-17页 |
5 中医情志因素与斑秃 | 第17页 |
6 小结 | 第17-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页 |
综述二 斑秃中西医治疗进展 | 第22-36页 |
1 系统治疗 | 第22-25页 |
2 局部疗法 | 第25-29页 |
3 替代疗法 | 第29页 |
4 小结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6页 |
第二部分 斑秃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及精神心理状况差异的调查分析 | 第36-52页 |
前言 | 第36页 |
1 临床研究资料 | 第36-37页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第36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36页 |
1.3 斑秃严重程度评估标准 | 第36-37页 |
1.4 斑秃临床分期 | 第37页 |
1.5 纳入标准 | 第37页 |
1.6 排除标准 | 第37页 |
1.7 撤出标准 | 第3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7-40页 |
2.1 实验设备 | 第37-38页 |
2.2 治疗前评估 | 第38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38-39页 |
2.4 疗效观察 | 第39页 |
2.5 客观疗效评价指标: | 第39页 |
2.6 安全性检查: | 第39-40页 |
2.7 满意度评价指标 | 第40页 |
2.8 实验过程中不良事件评价及处理方案 | 第40页 |
3 统计方法 | 第40页 |
4 统计结果 | 第40-46页 |
4.1 一般情况 | 第40-41页 |
4.2 焦虑自评量表 | 第41-42页 |
4.3 抑郁自评量表 | 第42-43页 |
4.4 90项症状自评量表 | 第43-44页 |
4.5 中医体质辨识 | 第44-45页 |
4.6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 | 第45-46页 |
4.7 临床疗效 | 第46页 |
5 研究结果讨论 | 第46-49页 |
5.1 一般资料讨论: | 第46-47页 |
5.2 焦虑自评量表的分析: | 第47页 |
5.3 抑郁自评量表的分析: | 第47页 |
5.4 SCL-90结果分析 | 第47页 |
5.5 中医体质辨识分析 | 第47-48页 |
5.6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的统计分析 | 第48页 |
5.7 临床疗效的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6 小结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附表一 皮肤并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DLQI)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