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肝脏超声衰减参数观察茵陈苓桂剂干预NASH的作用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写说明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综述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12-15页 |
2. 临床诊断及治疗进展 | 第15-18页 |
3. 问题及展望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页 |
综述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第22-32页 |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2页 |
2. 中医辨证分型 | 第22-23页 |
3. 中医药治疗进展 | 第23-28页 |
4. 总结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2-58页 |
前言 | 第32-33页 |
临床资料 | 第33-39页 |
1. 病例来源和病例数 | 第33页 |
2. 诊断标准 | 第33-34页 |
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34-35页 |
4. 研究方法 | 第35页 |
5. 治疗方案 | 第35-36页 |
6. 观察指标 | 第36页 |
7. 疗效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8. 统计学方法 | 第37-38页 |
9. 技术路线图 | 第38-39页 |
结果 | 第39-52页 |
1. 纳入病例基本资料的描述与比较 | 第39-43页 |
2. 疗效评价 | 第43-51页 |
3. 安全性评价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8页 |
1. 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认识 | 第52页 |
2. 茵陈苓桂剂的理论基础及组方意义 | 第52-54页 |
3. 本次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54页 |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54-56页 |
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