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2.3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2.1.1 影响债券信用利差的宏观因素 | 第16-17页 |
2.1.2 影响债券信用利差的微观因素 | 第17-18页 |
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2.2.1 影响债券信用利差的宏观因素 | 第18-20页 |
2.2.2 影响债券信用利差的微观因素 | 第20-22页 |
3 基于宏观层面的实证研究 | 第22-33页 |
3.1 我国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5页 |
3.1.1 无风险利率 | 第22-23页 |
3.1.2 国债利率期限结构 | 第23页 |
3.1.3 股市收益率 | 第23-24页 |
3.1.4 股市波动率 | 第24页 |
3.1.5 工业增加值 | 第24页 |
3.1.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第24-25页 |
3.1.7 货币供应量 | 第25页 |
3.2 数据样本与变量说明 | 第25-27页 |
3.2.1 样本说明 | 第25页 |
3.2.2 变量设定 | 第25-26页 |
3.2.3 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26-27页 |
3.3 实证研究与分析 | 第27-33页 |
3.3.1 基础回归分析 | 第27-28页 |
3.3.2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28-33页 |
4 基于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 | 第33-44页 |
4.1 我国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4.1.1 资产规模 | 第33页 |
4.1.2 盈利能力 | 第33-34页 |
4.1.3 偿债能力 | 第34-35页 |
4.1.4 营运能力 | 第35页 |
4.1.5 债券特征 | 第35页 |
4.2 数据样本与变量说明 | 第35-39页 |
4.2.1 样本说明 | 第35-36页 |
4.2.2 变量设定 | 第36-37页 |
4.2.3 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37-39页 |
4.3 实证研究与分析 | 第39-44页 |
4.3.1 主成分分析与回归 | 第39-41页 |
4.3.2 关于债券剩余期限的分组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4.3.3 关于债券信用评级的分组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5 结合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 | 第44-46页 |
6 结论与政策内涵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