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25页 |
一、问题缘起及其意义 | 第11-13页 |
二、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22页 |
三、基本概念界定 | 第22页 |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及篇章结构 | 第22-23页 |
五、研究的基本方法、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市青年学生工作研究 | 第25-64页 |
第一节 广州解放之初青年学生的基本状况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市学校团的组织建设 | 第27-43页 |
一、广州市学校团组织的建团基础 | 第27-28页 |
二、建立与完善学校团组织领导机构 | 第28-29页 |
三、广州市学校基层团组织的建立 | 第29-36页 |
四、建团初期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五、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市学校团的日常运作 | 第39-43页 |
第三节 学校团组织工作任务——组织学生学习 | 第43-51页 |
一、广州解放之初学生的学习状况 | 第44-45页 |
二、动员学生学习的方法策略 | 第45-48页 |
三、学习内容与教育策略 | 第48-50页 |
四、动员与教育的成效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学校团组织工作任务——参加政治运动 | 第51-64页 |
一、抗美援朝运动初期,学生对于运动的认识 | 第51-53页 |
二、运动中宣传与教育的途径 | 第53-56页 |
三、运动中的主要宣传内容与策略 | 第56-60页 |
四、运动中学生的行动表现 | 第60-64页 |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市青年工人工作研究 | 第64-117页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市企业团组织的创建 | 第64-68页 |
一、广州市企业团组织的建团基础 | 第64-66页 |
二、派遣工作组,建立团组织 | 第66-68页 |
第二节 企业团组织的协调机制 | 第68-72页 |
一、团组织系统领导的建立与完善 | 第68-69页 |
二、企业团组织与企业党组织的协调机制 | 第69-70页 |
三、企业团组织与工会的协调机制 | 第70-71页 |
四、企业团组织与行政的协调机制 | 第71-72页 |
第三节 企业中团组织的日常运作 | 第72-80页 |
一、发展团员 | 第72-77页 |
二、团干部的培养 | 第77-80页 |
第四节 企业团组织与青年工人日常的政治教育 | 第80-90页 |
一、广州解放之初,青工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 第81-83页 |
二、政治教育的内容、策略与基本方式 | 第83-90页 |
第五节 企业团组织与青年工人的技术革新 | 第90-111页 |
一、改善青工技术方式与策略 | 第90-99页 |
二、组织青工参与生产的方式 | 第99-111页 |
第六节 政治运动中企业青年团组织 | 第111-117页 |
一、民主改革运动期间,青工的状况 | 第111-112页 |
二、宣传与动员的策略 | 第112-114页 |
三、利用青工推动各项工作 | 第114-117页 |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市特殊青年群体工作研究—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工商青年积极分子为视角 | 第117-136页 |
第一节 工商青年积极分子的形成 | 第117-120页 |
第二节 中共对工商青年积极分子的教育与培养 | 第120-124页 |
第三节 中共对工商青年积极分子的利益照顾 | 第124-128页 |
第四节 工商青年积极分子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作用 | 第128-133页 |
一、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的“宣传者” | 第128-130页 |
二、公私合营的“推动者” | 第130-132页 |
三、带头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 | 第132-133页 |
第五节 工商青年积极分子运作机制分析 | 第133-136页 |
结语 | 第136-14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7-161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1-162页 |
致谢 | 第162-165页 |
附件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