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行波管的概述 | 第10-12页 |
1.2.1 行波管的典型结构 | 第11页 |
1.2.2 宽带行波管的发展趋势及重难点 | 第11-12页 |
1.3 螺旋线行波管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文章内容排布 | 第13-15页 |
第二章 Ka波段扇形金属-介质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高频特性研究 | 第15-30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螺旋线行波管相关知识 | 第15-21页 |
2.2.1 螺旋线行波管相关指标 | 第15-19页 |
2.2.2 螺旋线行波管工作原理 | 第19页 |
2.2.3 螺旋线慢波结构高频特性 | 第19-21页 |
2.3 金属-介质夹持杆螺旋线慢波结构 | 第21-24页 |
2.4 结构尺寸变化对高频特性影响 | 第24-29页 |
2.4.1 螺旋线宽度对高频特性影响 | 第25-26页 |
2.4.2 螺旋线厚度对高频特性影响 | 第26-27页 |
2.4.3 夹持杆厚度对高频特性影响 | 第27-28页 |
2.4.4 管壳内半径对高频特性影响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Ka频带扇形金属-介质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输能结构设计 | 第30-41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输能结构介绍 | 第30-32页 |
3.2.1 耦合结构选取 | 第30页 |
3.2.2 同轴线阻抗变换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3.3 Ka波段螺旋线行波管输能机构的仿真设计 | 第32-40页 |
3.3.1 慢波电路输入输出的仿真设计 | 第32-35页 |
3.3.2 慢波系统传输特性仿真 | 第35-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Ka波段扇形金属-介质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注-波互作用模拟仿真 | 第41-59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Ka波段扇形金属-介质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工作参量 | 第41-42页 |
4.2.1 工作电压 | 第41-42页 |
4.2.2 聚焦磁场 | 第42页 |
4.3 螺距与磁场跳变设计 | 第42-58页 |
4.3.1 注-波互作用电路的设计 | 第42-46页 |
4.3.2 螺距跳变提高电子效率 | 第46-50页 |
4.3.3 磁场跳变对电子注聚焦的改善 | 第50-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收集极设计 | 第59-66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收集极相关知识 | 第59-63页 |
5.2.1 二次电子 | 第59页 |
5.2.2 单级降压收集极原理 | 第59-61页 |
5.2.3 多级降压收集极原理 | 第61-62页 |
5.2.4 收集极效率计算 | 第62-63页 |
5.3 多级降压收集极的设计仿真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扇形金属-介质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冷测实验 | 第66-70页 |
6.1 引言 | 第66页 |
6.2 扇形金属-介质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组件 | 第66-67页 |
6.3 扇形金属-介质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冷测 | 第67-6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