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离散力学模型 | 第9页 |
1.2.2 连续介质模型 | 第9-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复杂应力状态下裂隙岩体损伤演变过程的力学性质研究 | 第18-30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原生裂纹起裂及翼裂纹稳定扩展 | 第18-25页 |
2.2.1 特征体积单元模型(RVE)的力学性质分析 | 第18-19页 |
2.2.2 原生裂纹起裂判据 | 第19-21页 |
2.2.3 翼裂纹扩展分析 | 第21-25页 |
2.3 压剪应力作用下岩桥断裂贯通模式的分析 | 第25-29页 |
2.3.1 考虑翼裂纹间相互作用的扩展准则 | 第25页 |
2.3.2 裂纹间相互贯通的方式 | 第25-26页 |
2.3.3 裂纹间相互贯通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26-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3 裂隙岩体损伤的弹性三维应力—应变关系 | 第30-45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裂隙岩体损伤张量 | 第30-31页 |
3.3 裂隙岩体初始损伤与损伤演变过程中的本构关系 | 第31-37页 |
3.3.1 压剪应力作用下的裂隙岩体初始损伤柔度矩阵 | 第31-34页 |
3.3.2 拉剪应力作用下的裂隙岩体初始损伤等效应变能密度 | 第34-36页 |
3.3.3 种应力边界条件下的裂隙岩体等效弹性初始损伤柔度张量 | 第36-37页 |
3.4 压剪应力作用下的裂隙岩体损伤演变过程附加等效应变能 | 第37-42页 |
3.5 压剪应力作用下的翼裂纹扩展产生的附加等效柔度张量 | 第42页 |
3.6 压剪应力作用下的损伤演变过程中岩体的等效柔度张量 | 第42页 |
3.7 小结 | 第42-45页 |
4 FLAC3D软件岩体损伤以及损伤演化本构模型二次开发与实例研究38 | 第45-59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在FLAC3D软件中自定义损伤以及损伤演化本构模型 | 第45-46页 |
4.3 岩体损伤以及演化的本构模型的数值模拟与实例研究 | 第46-51页 |
4.3.1 围压为零单轴加载情况下 | 第46-48页 |
4.3.2 中低围压单轴加载情况下 | 第48-51页 |
4.4 基于TPHM模型的波动方程 | 第51-58页 |
4.4.1 TPHM模型 | 第51-52页 |
4.4.2 TPHM波动方程 | 第52-54页 |
4.4.3 理论模型的验证 | 第54-58页 |
4.5 小结 | 第58-5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录 | 第69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9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