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龙门石窟景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3-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5-20页
        1.2.1 国外生态安全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 国内生态安全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9-20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0-21页
        1.3.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2-35页
    2.1 生态足迹理论第22-31页
        2.1.1 生态足迹内涵第22页
        2.1.2 生态足迹模型第22-25页
        2.1.3 旅游生态足迹理论第25-31页
    2.2 生态安全理论第31-32页
        2.2.1 生态安全内涵第31-32页
        2.2.2 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第32页
    2.3 生态安全预警理论第32-35页
        2.3.1 生态安全预警内涵第32-33页
        2.3.2 生态安全预警方法第33-35页
3 龙门石窟景区旅游生态足迹测算第35-63页
    3.1 龙门石窟景区概况第35-37页
        3.1.1 景区自然环境概况第35页
        3.1.2 景区旅游资源条件第35-36页
        3.1.3 景区旅游发展现状第36-37页
    3.2 研究数据来源及处理第37-39页
        3.2.1 研究区域与时段的选取第37页
        3.2.2 统计数据的来源第37-38页
        3.2.3 数据计算说明第38-39页
    3.3 测算结果动态分析第39-63页
        3.3.1 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第39-58页
        3.3.2 景区旅游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第58-60页
        3.3.3 景区旅游生态赤字动态分析第60-63页
4 龙门石窟景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第63-71页
    4.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第63-65页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63-64页
        4.1.2 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的构建第64-65页
    4.2 龙门石窟景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计算第65-68页
        4.2.1 景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单项指数计算第65-67页
        4.2.2 景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综合指数计算第67-68页
    4.3 龙门石窟景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结果分析第68-71页
5 龙门石窟景区生态安全预测与预警研究第71-78页
    5.1 景区生态安全预测分析第71-74页
        5.1.1 预测模型构建第71-72页
        5.1.2 预测实证研究第72页
        5.1.3 景区生态安全预测第72-74页
    5.2 景区生态安全预警分析第74-76页
        5.2.1 预警等级评定第74页
        5.2.2 景区生态安全警情现状分析第74-75页
        5.2.3 景区生态安全警情趋势分析第75-76页
    5.3 景区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结果对比分析第76-78页
6 提高龙门石窟景区生态安全等级的对策研究第78-83页
    6.1 科学规划分区,实施游客分流第78-79页
    6.2 优化能源结构,推行绿色生产第79-80页
    6.3 管理游客行为,培育生态居民第80-81页
    6.4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从业人员管理第81页
    6.5 实施生态补偿,加强安全监测第81-8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3-86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83-84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84页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致谢第90-9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钠及含铵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Kano需求模型的婴幼儿辅食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