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新元古界中下部沉积环境演化及事件沉积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6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5-23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 第25-26页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6-33页 |
2.1 研究区位置 | 第26页 |
2.2 新元古界地层特征 | 第26-30页 |
2.3 区域构造背景 | 第30-33页 |
3 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 | 第33-49页 |
3.1 剖面岩石地层 | 第33-36页 |
3.2 剖面叠层石类型 | 第36-39页 |
3.3 徐淮同位素年龄 | 第39-42页 |
3.4 吉辽徐淮地层对比 | 第42-46页 |
3.5 中国地层表中位置讨论 | 第46-49页 |
4 沉积环境 | 第49-62页 |
4.1 岩石学特征 | 第49-53页 |
4.2 沉积相标志 | 第53-56页 |
4.3 沉积相 | 第56-59页 |
4.4 沉积环境演化 | 第59-62页 |
5 事件沉积研究 | 第62-79页 |
5.1 地震沉积 | 第62-69页 |
5.2 风暴沉积 | 第69-74页 |
5.3 事件沉积综合探讨 | 第74-79页 |
6 古环境特征 | 第79-85页 |
6.1 新元古代板块分布与演化 | 第79-80页 |
6.2 古地磁特征 | 第80-82页 |
6.3 古气候特征 | 第82-83页 |
6.4 岩浆活动 | 第83-85页 |
7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6页 |
附图 | 第96-108页 |
图版 | 第108-118页 |
实测剖面资料 | 第118-130页 |
作者简历 | 第130-13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