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2 国内外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发展与应用概况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的检测原理与影响因素 | 第22-38页 |
2.1 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方法分类与比较 | 第22-28页 |
2.1.1 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分类 | 第22-24页 |
2.1.2 不同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比较 | 第24-28页 |
2.2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原理与影响因素 | 第28-32页 |
2.2.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原理 | 第28-29页 |
2.2.2 影响回弹法检测的因素 | 第29-32页 |
2.3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原理与影响因素 | 第32-37页 |
2.3.1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原理 | 第32-33页 |
2.3.2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原理 | 第33页 |
2.3.3 影响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的因素 | 第33-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试验概况 | 第38-48页 |
3.1 试验背景 | 第38页 |
3.2 试验方案 | 第38-42页 |
3.2.1 原材料 | 第39-40页 |
3.2.2 配合比 | 第40-41页 |
3.2.3 试块的制作和养护 | 第41-42页 |
3.3 试块测试 | 第42-46页 |
3.3.1 测试仪器 | 第42-43页 |
3.3.2 测试方法 | 第43-44页 |
3.3.3 测试参数的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3.3.4 试验数据采集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试验数据分析与测强曲线的建立 | 第48-68页 |
4.1 试验数据分析及处理 | 第48-57页 |
4.1.1 异常值的概念 | 第48-49页 |
4.1.2 异常值的处理 | 第49-57页 |
4.2 混凝土测强曲线的建立原理 | 第57-61页 |
4.2.1 回归方程的选择 | 第57-58页 |
4.2.2 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测强曲线 | 第58-61页 |
4.3 回弹法测强曲线的建立与评价 | 第61-64页 |
4.3.1 建立回弹测强曲线 | 第61页 |
4.3.2 评价回弹测强曲线 | 第61-64页 |
4.4 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的建立与评价 | 第64-66页 |
4.4.1 建立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 | 第64页 |
4.4.2 评价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 | 第64-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测强曲线验证 | 第68-74页 |
5.1 回弹测强曲线的实际工程验证 | 第68-69页 |
5.2 超声回弹测强曲线的实际工程验证 | 第69-71页 |
5.3 与全国部分省市测强曲线的比较 | 第71-72页 |
5.3.1 与全国部分省市回弹测强曲线的比较 | 第71页 |
5.3.2 与全国部分省市超声回弹测强曲线的比较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8页 |
6.1 结论 | 第74-75页 |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其间发表论文和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