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混凝土与加筋混凝土工程论文--混凝土的养护、拆模及缺陷的补救论文

昆明地区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4页
    1.2 国内外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发展与应用概况第14-17页
    1.3 研究内容、意义与技术路线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3.3 技术路线第19-20页
    1.4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二章 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的检测原理与影响因素第22-38页
    2.1 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方法分类与比较第22-28页
        2.1.1 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分类第22-24页
        2.1.2 不同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比较第24-28页
    2.2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原理与影响因素第28-32页
        2.2.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原理第28-29页
        2.2.2 影响回弹法检测的因素第29-32页
    2.3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原理与影响因素第32-37页
        2.3.1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原理第32-33页
        2.3.2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原理第33页
        2.3.3 影响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的因素第33-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试验概况第38-48页
    3.1 试验背景第38页
    3.2 试验方案第38-42页
        3.2.1 原材料第39-40页
        3.2.2 配合比第40-41页
        3.2.3 试块的制作和养护第41-42页
    3.3 试块测试第42-46页
        3.3.1 测试仪器第42-43页
        3.3.2 测试方法第43-44页
        3.3.3 测试参数的计算方法第44-45页
        3.3.4 试验数据采集第45-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试验数据分析与测强曲线的建立第48-68页
    4.1 试验数据分析及处理第48-57页
        4.1.1 异常值的概念第48-49页
        4.1.2 异常值的处理第49-57页
    4.2 混凝土测强曲线的建立原理第57-61页
        4.2.1 回归方程的选择第57-58页
        4.2.2 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测强曲线第58-61页
    4.3 回弹法测强曲线的建立与评价第61-64页
        4.3.1 建立回弹测强曲线第61页
        4.3.2 评价回弹测强曲线第61-64页
    4.4 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的建立与评价第64-66页
        4.4.1 建立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第64页
        4.4.2 评价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第64-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测强曲线验证第68-74页
    5.1 回弹测强曲线的实际工程验证第68-69页
    5.2 超声回弹测强曲线的实际工程验证第69-71页
    5.3 与全国部分省市测强曲线的比较第71-72页
        5.3.1 与全国部分省市回弹测强曲线的比较第71页
        5.3.2 与全国部分省市超声回弹测强曲线的比较第71-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8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第75-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84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其间发表论文和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尔滨水泥厂工业文化遗产更新规划研究
下一篇:基于寻路体验的医院门诊空间设计研究--以寻甸县中医医院新规划方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