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8-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5页 |
Abstract | 第15-19页 |
前言 | 第20-21页 |
文献回顾 | 第21-30页 |
1. 引言 | 第21-22页 |
2. 神经系统中胰岛素及其受体的分布 | 第22-23页 |
3. 胰岛素受体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结构和作用 | 第23-25页 |
4. 胰岛素及胰岛素受体下游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中的角色 | 第25-28页 |
5. 疼痛和学习记忆之间的潜在联系 | 第28-29页 |
6. 胰岛素受体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在痛信息传递研究中的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29-30页 |
第一部分 胰岛素受体在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的分布 | 第30-45页 |
1 引言 | 第30页 |
2 材料 | 第30-32页 |
3 方法 | 第32-36页 |
3.1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 第32-33页 |
3.1.1 组织准备 | 第32-33页 |
3.1.2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 | 第33页 |
3.2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 | 第33-36页 |
3.2.1 组织准备 | 第33-34页 |
3.2.2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染色 | 第34-36页 |
3.2.2.1 杂交前处理 | 第34页 |
3.2.2.2 杂交后漂洗 | 第34-35页 |
3.2.2.3 明视野原位杂交组织化学 | 第35页 |
3.2.2.4 荧光原位杂交组织化学 | 第35-36页 |
3.4 图像采集 | 第36页 |
4 结果 | 第36-43页 |
4.1 胰岛素受体抗体特异性检测 | 第36-37页 |
4.2 胰岛素受体在背根神经节的分布 | 第37-40页 |
4.2.1 背根神经节中胰岛素受体阳性细胞的形态特点 | 第37-38页 |
4.2.2 胰岛素受体在背根神经节的中小细胞中的分布特点 | 第38-40页 |
4.3 胰岛素受体在脊髓的分布 | 第40-42页 |
4.4 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 1 在脊髓背角的分布 | 第42-43页 |
5 讨论 | 第43-44页 |
6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二部分 胰岛素受体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糖尿病性痛中信息传递与调控的机制机理研究 | 第45-73页 |
1 引言 | 第45-46页 |
2 材料 | 第46-48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46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46页 |
2.3 主要抗体 | 第46-47页 |
2.4 主要设备 | 第47-48页 |
3 方法 | 第48-53页 |
3.1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3.2 机械性痛觉敏感阈值的测定 | 第48-49页 |
3.3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 | 第49页 |
3.3.1 组织准备 | 第49页 |
3.4 Western blotting | 第49-52页 |
3.4.1 组织准备 | 第49页 |
3.4.2 提取总蛋白 | 第49-50页 |
3.4.3 蛋白浓度测定 | 第50页 |
3.4.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0-52页 |
3.6 脊髓鞘内置管给药 | 第52-53页 |
3.6.1 脊髓鞘内置管 | 第52页 |
3.6.2 脊髓鞘内给药 | 第52-53页 |
4 结果 | 第53-70页 |
4.1 链脲佐菌素引起的 1 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体重变化 | 第53-55页 |
4.2 1 型糖尿病大鼠的机械痛行为变化 | 第55页 |
4.3 1 型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胰岛素受体的表达变化 | 第55-56页 |
4.4 1 型糖尿病大鼠脊髓背角胰岛素受体的表达变化 | 第56-58页 |
4.5 鞘内给予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机械痛敏的影响 | 第58-59页 |
4.6 ob/ob 小鼠的体重和血糖变化 | 第59-60页 |
4.7 ob/ob 小鼠的机械痛行为变化 | 第60-61页 |
4.8 ob/ob 小鼠脊髓背角内胰岛素受体的表达变化 | 第61-63页 |
4.9 ob/ob 小鼠脊髓背角 JAK2-STAT3 通路的表达变化 | 第63-65页 |
4.10 1 型和 2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 JAK2-STAT3 通路的变化不同 | 第65-67页 |
4.11 鞘内给予 JAK2-STAT3 通路抑制剂 AG490 对 ob/ob 小鼠的影响 | 第67-70页 |
5 讨论 | 第70-72页 |
5.1 1 型糖尿病模型动物中胰岛素受体的减少参与糖尿病性痛产生和发展的机制 | 第70页 |
5.2 2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胰岛素受体的表达减少及受体底物 1 磷酸化水平的降低参与糖尿病性痛产生和发展的机制 | 第70-72页 |
6 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三部分 胰岛素受体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炎性痛中信息传递与调控的机制机理研究 | 第73-100页 |
1 引言 | 第73页 |
2 材料 | 第73-75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73-74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74页 |
2.3 主要抗体 | 第74页 |
2.4 主要仪器 | 第74-75页 |
3 方法 | 第75-78页 |
3.1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 | 第75页 |
3.2 Western Blotting | 第75-77页 |
3.2.1 组织准备 | 第75页 |
3.2.2 提取总蛋白 | 第75-76页 |
3.2.3 蛋白定量 | 第76页 |
3.2.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76-77页 |
3.3 钙成像 | 第77页 |
3.4 Hargreaves 实验 | 第77-78页 |
3.5 热板测定 | 第78页 |
3.6 自发伤害性行为测定 | 第78页 |
4 结果 | 第78-96页 |
4.1 胰岛素受体与 TRPV1 通道在脊髓背角的表达模式 | 第78-79页 |
4.2 完全弗氏佐剂诱导产生的炎性痛大鼠热痛敏的改变 | 第79-81页 |
4.3 炎性痛模型动物脊髓背角 TRPV1 和胰岛素受体的表达变化 | 第81-85页 |
4.3.1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 第81-82页 |
4.3.2 Western Blotting | 第82-85页 |
4.4 炎性痛动物模型中细胞膜和细胞浆的胰岛素受体的变化 | 第85-86页 |
4.5 炎性痛动物模型中胰岛素受体后下游通路的变化 | 第86-88页 |
4.6 炎性痛动物鞘内给予胰岛素治疗后的行为学变化 | 第88-89页 |
4.7 鞘内给予胰岛素治疗后炎性痛动物脊髓背角 TRPV1 和胰岛素受体的表达变化 | 第89-90页 |
4.8 胰岛素受体与 TRPV1 通道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模式 | 第90-91页 |
4.9 胰岛素对辣椒素诱发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91-93页 |
4.10 鞘内给予胰岛素对动物的伤害性痛行为的影响 | 第93-94页 |
4.11 鞘内给予胰岛素对动物伤害性热刺激反应的影响 | 第94-95页 |
4.12 鞘内给予胰岛素对辣椒素引起的伤害性行为的影响 | 第95-96页 |
5 讨论 | 第96-99页 |
5.1 炎性痛状态下胰岛素受体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和 TRPV1 的变化 | 第96-98页 |
5.2 胰岛素影响 TRPV1 通道活性的机制 | 第98-99页 |
6 小结 | 第99-100页 |
小结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0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