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编队小卫星网络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功率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功率控制技术相关理论分析 | 第15-23页 |
2.1 CDMA 系统功率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必要性 | 第15-17页 |
2.2 功率控制准则 | 第17-18页 |
2.3 功率控制技术的调控过程 | 第18-19页 |
2.4 集中式和分布式功率控制 | 第19-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稳定队形下的功率控制技术 | 第23-41页 |
3.1 系统模型 | 第23-24页 |
3.2 功率控制算法的收敛性 | 第24页 |
3.3 SINR 平衡准则 | 第24-27页 |
3.3.1 仿真参数的选择 | 第25-26页 |
3.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6-27页 |
3.4 博弈论的基本理论 | 第27-31页 |
3.4.1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 第28页 |
3.4.2 效用函数 | 第28-29页 |
3.4.3 博弈的类型 | 第29-30页 |
3.4.4 纳什均衡 | 第30-31页 |
3.5 基于博弈论的功率控制技术 | 第31-34页 |
3.5.1 Koskie-Gajic 算法 | 第31-33页 |
3.5.2 Zhao Chenglin 算法 | 第33-34页 |
3.6 基于动态博弈的功率控制技术 | 第34-38页 |
3.6.1 基于动态博弈的 SINR 平衡算法 | 第35-36页 |
3.6.2 基于动态博弈技术的 Koskie-Gajic 算法 | 第36-37页 |
3.6.3 基于动态博弈技术的 Zhao Chenglin 算法 | 第37-38页 |
3.6.4 动态博弈的性能评价 | 第38页 |
3.7 三种方法的对比 | 第38-3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队形重构下的功率控制技术 | 第41-50页 |
4.1 编队小卫星队形重构的类别 | 第41-42页 |
4.2 AR 模型数据预测 | 第42-47页 |
4.2.1 数据预测的必要性 | 第43-44页 |
4.2.2 AR 模型 | 第44-47页 |
4.3 基于 AR 的功率控制技术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