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秦岭金矿区矿渣型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国内外泥石流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泥石流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泥石流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外矿山泥石流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国外矿山泥石流研究现状 | 第14页 |
·我国矿山泥石流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矿山泥石流危害及其特点 | 第15-18页 |
·矿山泥石流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18-20页 |
·矿山泥石流研究思路及意义 | 第20-23页 |
·选题意义 | 第20页 |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页 |
·论文特点及创新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小秦岭金矿区概况 | 第23-29页 |
·金矿开发现状 | 第23-24页 |
·地质环境条件 | 第24-26页 |
·地形地貌 | 第24页 |
·地质构造 | 第24-25页 |
·岩土工程性质 | 第25-26页 |
·气象水文 | 第26-28页 |
·气候条件 | 第26-27页 |
·大气降雨 | 第27页 |
·水文地质概况 | 第27页 |
·水系流域概况 | 第27-28页 |
·自然泥石流发育史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矿渣型泥石流及其隐患 | 第29-35页 |
·矿渣型泥石流地质灾害 | 第29-30页 |
·矿渣型泥石流沟隐患沟评价 | 第30-35页 |
第四章 矿渣型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 | 第35-39页 |
·地形地貌 | 第35页 |
·水文气象 | 第35-36页 |
·物源条件 | 第36-39页 |
第五章 矿渣型泥石流起动的主要控制因素及模式 | 第39-77页 |
·矿渣堆对泥石流起动的作用 | 第39-58页 |
·矿山废渣堆数量及稳定性 | 第39-40页 |
·矿渣堆宏观特征 | 第40-41页 |
·废渣堆岩土工程参数 | 第41-58页 |
·降雨对矿渣性泥石流起动的影响 | 第58-72页 |
·小秦岭地区降雨特征 | 第58-60页 |
·研究区降雨洪流分析 | 第60-64页 |
·泥石流模拟起动试验的降雨激发条件 | 第64-66页 |
·沟床固体颗粒起动的条件分析 | 第66-72页 |
·矿渣型泥石流起动模式 | 第72-77页 |
·泥石流形成模式 | 第72-75页 |
·研究区矿渣型泥石流起动模式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矿渣型泥石流防治对策 | 第77-79页 |
·选定稳定堆渣场所,减少废渣量 | 第77页 |
·泥石流气象预警 | 第77-78页 |
·矿渣型泥石流隐患治理 | 第78-79页 |
·放坡工程 | 第78页 |
·修筑支护工程 | 第78页 |
·优化渣堆颗粒级配 | 第78页 |
·清理疏通河道、修建排导渠 | 第78-7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9-81页 |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主要建议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