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2.2.1 并购绩效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2.2.2 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研究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3 文献述评 | 第21-24页 |
第3章 基础理论 | 第24-34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7页 |
3.1.1 并购 | 第24页 |
3.1.2 并购支付方式 | 第24-26页 |
3.1.3 并购绩效 | 第26页 |
3.1.4 并购类型 | 第26-27页 |
3.2 企业并购的动因理论 | 第27-30页 |
3.2.1 西方企业并购的动因理论 | 第27-29页 |
3.2.2 我国企业并购的动因理论 | 第29-30页 |
3.3 企业并购的效应 | 第30-32页 |
3.3.1 经营协同效应 | 第31页 |
3.3.2 财务协同效应 | 第31页 |
3.3.3 企业扩张效应 | 第31-32页 |
3.3.4 市场份额效应 | 第32页 |
3.3.5 企业发展战略动机效应 | 第32页 |
3.4 支付方式影响并购绩效的机理 | 第32-34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34-42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4-36页 |
4.2 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4.2.1 平均股价分析法 | 第36页 |
4.2.2 事件研究法 | 第36页 |
4.2.3 调查分析法 | 第36-37页 |
4.2.4 会计指标研究分析法 | 第37页 |
4.2.5 个案分析法 | 第37页 |
4.2.6 经济增加值分析法 | 第37-38页 |
4.3 绩效评估模型设计 | 第38-41页 |
4.3.1 因子分析法 | 第38-40页 |
4.3.2 财务指标选取 | 第40页 |
4.3.3 模型构建 | 第40-41页 |
4.4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1-42页 |
4.4.1 研究数据来源 | 第41页 |
4.4.2 研究样本筛选 | 第41-42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42-52页 |
5.1 因子分析法实证研究过程 | 第42-45页 |
5.1.1 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 第42-43页 |
5.1.2 变量共同度 | 第43页 |
5.1.3 因子的提取 | 第43页 |
5.1.4 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 | 第43-44页 |
5.1.5 因子得分矩阵 | 第44-45页 |
5.2 全部样本的并购绩效检验 | 第45-47页 |
5.2.1 整体并购绩效变化趋势 | 第45-46页 |
5.2.2 全部样本的并购绩效检验 | 第46-47页 |
5.3 不同并购支付方式下并购绩效的差异 | 第47-49页 |
5.3.1 总体均值变化 | 第47-48页 |
5.3.2 均值检验 | 第48-49页 |
5.4 不同并购支付方式下并购绩效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49-52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2-56页 |
6.1 实证研究结论及分析 | 第52-53页 |
6.2 相关建议 | 第53-54页 |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