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农作物秸秆低温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热解技术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热解技术发展趋势第16-17页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热解理论分析第18-28页
    2.1 生物质的基本组成第18-21页
        2.1.1 化学组成第18-19页
        2.1.2 物理结构第19-21页
    2.2 生物质热解的基本理论第21-25页
        2.2.1 从生物质组成角度分析第21-24页
        2.2.2 从热解能量角度分析第24-25页
        2.2.3 从热解进程角度分析第25页
    2.3 热解动力学的分析第25-27页
        2.3.1 化学反应速率和质量作用定律第25-26页
        2.3.2 动力学机理函数第26页
        2.3.3 动力学具体研究方法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生物质热解实验研究第28-42页
    3.1 实验原料第28-29页
        3.1.1 实验原料的制备第28页
        3.1.2 实验原料的分析第28-29页
    3.2 热重实验第29-33页
        3.2.1 实验装置第30页
        3.2.2 实验条件第30页
        3.2.3 实验结果第30-33页
    3.3 热解动力学研究第33-37页
        3.3.1 活化能和频率因子第33-34页
        3.3.2 建立动力学模型第34-35页
        3.3.3 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第35-37页
    3.4 生产环境条件下生物质低温热解特性第37-41页
        3.4.1 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案第37-38页
        3.4.2 热解温度的影响第38-39页
        3.4.3 热解保温时间的影响第39-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新型秸秆低温热解系统中试试验第42-59页
    4.1 移动床秸秆低温热解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2-43页
        4.1.1 热解煤气品质第42-43页
        4.1.2 生产系统的处理量第43页
        4.1.3 传统移动床热解塔料柱第43页
        4.1.4 气态载热质在料柱中流场不均第43页
    4.2 新型秸秆低温热解系统工艺第43-46页
        4.2.1 工艺流程第43-44页
        4.2.2 热解塔结构第44-46页
        4.2.3. 中试实验基础数据第46页
    4.3 新型秸秆低温热解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第46-52页
        4.3.1 提高系统处理量及木煤气品质的方案第46-48页
        4.3.2 料柱搭桥及穿孔问题的解决方案第48-50页
        4.3.3 气态载热质流场不均的解决方案第50-51页
        4.3.4 料柱阻力过大和气态产物细粉携带率高的解决方案第51-52页
    4.4 热解系统产品分布第52-53页
    4.5 热解系统的热量衡算第53-57页
        4.5.1 系统的热量输入第55-56页
        4.5.2 系统的热量输出第56-57页
        4.5.3 热效率的计算第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A 实验设备及实验样品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导师简介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7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建模及暂态特性研究
下一篇:泡沫铜翅片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