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号处理论文

宽带波束形成器的抽头稀疏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注释表第13-14页
缩略词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1 频率不变宽带波束形成器设计第17页
        1.2.2 波束指向可调宽带波束形成器设计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8-20页
第二章 宽带波束形成器设计基础第20-33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波束形成器结构第20-24页
        2.2.1 窄带波束形成器结构第20-22页
        2.2.2 宽带波束形成器结构第22-24页
    2.3 典型的宽带波束形成器设计方法第24-32页
        2.3.1 基于最小二乘的设计方法第24-25页
        2.3.2 基于Minimax的设计方法第25-26页
        2.3.3 鲁棒设计方法第26-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滤波求和结构频率不变波束形成器的抽头稀疏化设计第33-44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最小二乘频率不变波束形成器设计及其存在的问题第33-37页
        3.2.1 最小二乘频率不变波束形成器设计方法第33-35页
        3.2.2 最小二乘频率不变波束形成器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3.3 滤波求和结构频率不变波束形成器的抽头稀疏化设计第37-39页
    3.4 仿真实验第39-43页
        3.4.1 滤波器抽头数N=40时的稀疏化设计第40-41页
        3.4.2 滤波器抽头数N=50时的稀疏化设计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Farrow结构宽带波束形成器的抽头稀疏化设计第44-71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数学模型第44-46页
    4.3 基于最差性能优化的Farrow结构宽带波束形成器设计第46-51页
        4.3.1 理想情况的设计准则第46-47页
        4.3.2 存在失配误差情况的设计准则第47-49页
        4.3.3 仿真实验第49-51页
    4.4 基于最差平均性能优化和通带响应方差约束的Farrow结构宽带波束形成器鲁棒设计第51-61页
        4.4.1 设计准则第51-55页
        4.4.2 仿真实验第55-61页
    4.5 Farrow结构宽带波束形成器的抽头稀疏化设计第61-69页
        4.5.1 设计准则第61-63页
        4.5.2 仿真实验第63-69页
    4.6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5.1 全文总结第71-72页
    5.2 工作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协方差矩阵的自适应目标跟踪研究
下一篇:邻近空间数字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