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可靠性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软件可靠性工程理论 | 第15-28页 |
2.1 软件可靠性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1 错误和失效 | 第15-16页 |
2.1.2 时间 | 第16-17页 |
2.1.3 失效数据采集 | 第17-18页 |
2.1.4 评价与预测 | 第18-19页 |
2.2 软件可靠性模型 | 第19-20页 |
2.2.1 软件可靠性评估概述 | 第19页 |
2.2.2 软件可靠性评估模型 | 第19-20页 |
2.2.3 软件可靠性评估过程 | 第20页 |
2.3 软件可靠性设计方法 | 第20-25页 |
2.3.1 避错设计 | 第21-22页 |
2.3.2 查错设计 | 第22页 |
2.3.3 纠错设计 | 第22-23页 |
2.3.4 容错设计 | 第23-25页 |
2.4 STAF测试框架简介 | 第25-27页 |
2.4.1 STAF简介 | 第25-26页 |
2.4.2 STAF的应用 | 第26-27页 |
2.4.3 STAF的优势及特点 | 第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检测系统需求分析 | 第28-36页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8-30页 |
3.2 系统分析 | 第30-35页 |
3.2.1 系统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3.2.2 系统框架模型 | 第31-32页 |
3.2.3 系统总体框架 | 第32页 |
3.2.4 系统功能结构 | 第32-33页 |
3.2.5 系统用例描述 | 第33-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可靠性检测系统设计 | 第36-51页 |
4.1 检测系统自动化执行引擎设计 | 第36-38页 |
4.2 检测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38-47页 |
4.2.1 检测系统功能结构 | 第38-39页 |
4.2.2 检测系统用例运行 | 第39-42页 |
4.2.3 检测系统任务管理 | 第42-43页 |
4.2.4 检测系统用例管理 | 第43-44页 |
4.2.5 检测系统缺陷管理 | 第44-46页 |
4.2.6 检测系统权限管理 | 第46-47页 |
4.3 检测系统可靠性评价模型设计 | 第47-48页 |
4.3.1 系统可靠性评价模型假设条件 | 第47页 |
4.3.2 系统可靠性评价模型设计 | 第47-48页 |
4.3.3 系统任务模块可靠性表示的转换 | 第48页 |
4.4 数据库设计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软件可靠性检测系统实现 | 第51-66页 |
5.1 客户端动态加载树的实现 | 第51-53页 |
5.1.1 动态树形结构的实现 | 第51-52页 |
5.1.2 树形结构的操作及异步交互 | 第52-53页 |
5.2 服务端请求处理的实现 | 第53-56页 |
5.2.1 服务器端配置文件 | 第53-55页 |
5.2.2 请求处理的实现 | 第55-56页 |
5.3 检测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第56-62页 |
5.3.1 任务管理功能实现 | 第56-57页 |
5.3.2 用例管理功能的实现 | 第57-59页 |
5.3.3 权限管理功能的实现 | 第59-60页 |
5.3.4 检测系统功能测试 | 第60-62页 |
5.4 检测系统应用与模型验证 | 第62-65页 |
5.4.1 实时系统与实时软件特征 | 第62-63页 |
5.4.2 实时软件的可靠性评价特征 | 第63-64页 |
5.4.3 检测系统评价模型应用验证 | 第64-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总结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