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局域网(LAN)、城域网(MAN)论文

基于高可靠双冗余以太网的组播及MPLS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课题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1 冗余网络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第15-16页
        1.3.2 IP组播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第16-17页
        1.3.3 MPLS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第17-19页
    1.4 课题来源及工作内容第19-20页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0-21页
第二章 相关技术简介第21-40页
    2.1 双冗余以太网第21-27页
        2.1.1 系统架构第21-24页
        2.1.2 数据收发方式第24-25页
        2.1.3 网络自诊断功能第25-26页
        2.1.4 可靠性分析第26-27页
    2.2 组播第27-32页
        2.2.1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第28-32页
        2.2.2 组播路由协议第32页
    2.3 MPLS第32-39页
        2.3.1 基本概念第33-35页
        2.3.2 MPLS体系架构第35-37页
        2.3.3 MPLS恢复机制第37-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基于高可靠双冗余以太网的组播第40-53页
    3.1 冗余组播的设计第40-41页
        3.1.1 实现组播的条件第40页
        3.1.2 冗余组播过程概述第40-41页
        3.1.3 冗余处理层对组播的支持第41页
    3.2 IGMP协议实现第41-47页
        3.2.1 节点加入组播组过程第41-42页
        3.2.2 节点离开组播组过程第42-44页
        3.2.3 相关函数的实现第44-47页
    3.3 冗余组播的数据收发实现第47-48页
        3.3.1 发送过程第47页
        3.3.2 接收过程第47-48页
    3.4 DVMRP的实现第48-51页
        3.4.1 剪枝过程第49-50页
        3.4.2 嫁接过程第50-51页
    3.5 可靠性分析第51-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基于MPLS的高可靠双冗余以太网第53-65页
    4.1 基于MPLS的冗余通信的设计第53-57页
        4.1.1 拓扑结构第53-54页
        4.1.2 冗余LSP的建立第54-55页
        4.1.3 LSP的使用流程第55-57页
    4.2 MPLS的实现第57-63页
        4.2.1 概述第57-58页
        4.2.2 MPLS处理模块第58-61页
        4.2.3 网络层处理模块第61-63页
    4.3 可靠性分析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实验测试与结果分析第65-80页
    5.1 分层服务提供者的安装第65页
    5.2 双冗余以太网的组播测试第65-72页
        5.2.1 主机加入/离开组播组第66-67页
        5.2.2 相关界面设计第67-69页
        5.2.3 组播发送和接收第69-70页
        5.2.4 组播可靠性第70-71页
        5.2.5 测试结论第71-72页
    5.3 基于MPLS的双冗余以太网测试第72-79页
        5.3.1 网络平台搭建第72-75页
        5.3.2 测试过程第75-78页
        5.3.3 测试结论第78-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6.1 全文总结第80-81页
    6.2 课题展望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附录第88-91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全文搜索技术Lucene的教育资源网网站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跨多域虚拟网络嵌入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