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图和附表清单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城乡快速建设背景下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 | 第11-12页 |
1.1.2 城市设计视角协调区域环境 | 第12-13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3-16页 |
1.2.1 古建筑及其遗存 | 第13页 |
1.2.2 保护区划 | 第13-16页 |
1.2.3 城市设计 | 第16页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1.4.1 国际古建筑遗产保护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1.4.2 国内古建筑遗产保护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2-2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3-25页 |
2 文物古建筑保护区划划定工作的现存方法及问题研究 | 第25-37页 |
2.1 文物古建筑保护区划划定方法 | 第25-32页 |
2.1.1 保护区划的一般性标准与特殊性标准 | 第25页 |
2.1.2 保护区划的分级 | 第25-27页 |
2.1.3 保护范围划定方法 | 第27-28页 |
2.1.4 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方法 | 第28-32页 |
2.2 文物古建筑保护区划划定工作现存问题 | 第32-36页 |
2.2.1 忽视周边环境要素 | 第32-33页 |
2.2.2 与上位规划不衔接 | 第33页 |
2.2.3 区域空间断层 | 第33-3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改善文物古建筑保护区划的城市设计方法建构 | 第37-61页 |
3.1 文物古建筑及周边环境要素系统研究 | 第37-45页 |
3.1.1 文物古建筑本体要素研究 | 第37-40页 |
3.1.2 周边环境要素研究 | 第40-44页 |
3.1.3 小结 | 第44-45页 |
3.2 国际古建筑保护区划的经验与启示 | 第45-51页 |
3.2.1 法国完善的保护规划制度 | 第45-47页 |
3.2.2 英国眺望景观实践 | 第47-50页 |
3.2.3 日本景观控制实践 | 第50-51页 |
3.3 相关城市设计方法解析 | 第51-59页 |
3.3.1 认知意象 | 第51-53页 |
3.3.2 联系理论 | 第53-54页 |
3.3.3 景观系统完整性 | 第54页 |
3.3.4 视觉规律与空间感受 | 第54-59页 |
3.4 文物古建筑保护区划中引入城市设计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 第59-60页 |
3.4.1 意义:为完善文物古建筑保护区划提供学科交叉的思考方法 | 第59页 |
3.4.2 作用:为文物古建筑保护区划工作提供补充性科学方法 | 第59-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4 改善文物古建筑保护区划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 | 第61-72页 |
4.1 注重保护区划与其他规划相结合 | 第61-62页 |
4.1.1 结合不同层级规划设计 | 第61页 |
4.1.2 合理调整相关规划 | 第61-62页 |
4.2 保证文物古建筑“真实、完整、可意象” | 第62-65页 |
4.2.1 全景控制分析法 | 第62-63页 |
4.2.2 景中、景外视点结合的视觉控制法 | 第63-65页 |
4.3 促进区域空间整合 | 第65-70页 |
4.3.1 天际轮廓线的延续 | 第65-66页 |
4.3.2 肌理的延续 | 第66-68页 |
4.3.3 界面的整治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5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书籍 | 第73页 |
期刊 | 第73-74页 |
学位论文 | 第74页 |
技术标准 | 第74-75页 |
附录 1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