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蛋白激酶简介及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1.1 蛋白激酶分类及功能 | 第12-15页 |
1.2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及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1.2.1 类受体蛋白激酶结构组成 | 第16-17页 |
1.2.2 类受体蛋白激酶分类 | 第17-19页 |
1.2.3 类受体蛋白激酶的功能 | 第19-22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6页 |
1.3.1 选题来源和依据 | 第22-26页 |
1.3.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26页 |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水稻两个 ROS 代谢相关 RPK 基因的克隆 | 第28-3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2.3.1 水稻 ROS 相关 RPK 基因的数据库预测结果 | 第29-30页 |
2.3.2 水稻 OsRPK1 和 OsRPK2 基因的克隆 | 第30-32页 |
2.3.3 水稻 OsRPK1 和 OsRPK2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37页 |
2.4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OsRPK1 和 OsRPK2 的亚细胞定位 | 第38-5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8-46页 |
3.2.1 引物设计 | 第39页 |
3.2.2 OsRPK1 和 OsRPK2 基因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 | 第39-41页 |
3.2.3 质粒大量提取和纯化 | 第41-42页 |
3.2.4 水稻叶鞘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 | 第42-4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3.3.1 OsRPK1 和 OsRPK2 基因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46-47页 |
3.3.2 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 | 第47页 |
3.3.3 OsRPK1 和 OsRPK2 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转化 | 第47-49页 |
3.4 讨论 | 第49-50页 |
第四章 OsRPK1 和 OsRPK2 基因组织和诱导表达谱分析 | 第50-5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4.2.1 组织表达谱构建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4.2.2 诱导表达谱构建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4.3.1 组织表达谱 | 第52页 |
4.3.2 诱导表达谱 | 第52-57页 |
4.4 讨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OsRPK1 和 OsRPK2 原核表达和酵母双杂交功能验证 | 第59-67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59-61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1-64页 |
5.2.1 原核表达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5.2.2 酵母双杂交实验方法 | 第62-64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4-66页 |
5.4 讨论 | 第66-67页 |
第六章 OsRPK1 和 OsRPK2 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和转基因植株分析 | 第67-85页 |
6.1 实验材料 | 第67-68页 |
6.1.1 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实验材料 | 第67-68页 |
6.1.2 oe-r1t2 转基因植株分析实验材料 | 第68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68-77页 |
6.2.1 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实验方法 | 第68-75页 |
6.2.2 oe-r1t2 转基因植株分析实验方法 | 第75-77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77-84页 |
6.3.1 载体构建 | 第77-79页 |
6.3.2 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 第79-82页 |
6.3.3 oe-rpk1-t2 转基因植株 | 第82-84页 |
6.4 讨论 | 第84-85页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第85-87页 |
7.1 结论 | 第85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85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缩略语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作者简介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