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32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 第四纪冰川发育与构造抬升之间的关系 | 第13-16页 |
1.3 冰期系列的绝对年代学研究如火如荼 | 第16-18页 |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27页 |
1.4.1 中国第四纪冰期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对比 | 第19-22页 |
1.4.2 目前中国第四纪冰期与 MIS 曲线对比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5页 |
1.4.3 冰川发育规模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反映的全球冰量之间的关系 | 第25-27页 |
1.5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27-29页 |
1.5.1 选题依据 | 第27-29页 |
1.5.2 选题意义 | 第29页 |
1.6 前人工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1.7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0页 |
1.8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 | 第30页 |
1.9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 第30-32页 |
2 研究区自然条件特征 | 第32-37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32-33页 |
2.2 区域水系 | 第33页 |
2.3 区域气候 | 第33页 |
2.4 区域植被与土壤 | 第33-34页 |
2.5 区域构造与岩性 | 第34-37页 |
3 玛雅雪山冰川地貌的分布特征 | 第37-42页 |
3.1 冰川侵蚀地貌 | 第37-39页 |
3.1.1 冰斗和冰坎 | 第37-38页 |
3.1.2 冰川谷(槽谷) | 第38-39页 |
3.2 冰川堆积地貌 | 第39-40页 |
3.3 相对地貌年代的初步确定 | 第40-42页 |
4 冰川沉积物分析 | 第42-54页 |
4.1 冰碛物化学元素分析 | 第42-47页 |
4.1.1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42页 |
4.1.2 实验结果与常量元素分析 | 第42-44页 |
4.1.3 化学元素综合指标分析 | 第44-46页 |
4.1.4 化学元素的活动与迁移 | 第46-47页 |
4.2 冰碛物磁化率分析 | 第47-50页 |
4.2.1 概述 | 第47页 |
4.2.2 定义 | 第47-48页 |
4.2.3 过程和方法 | 第48-49页 |
4.2.4 实验结果 | 第49-50页 |
4.3 冰碛物粒度分析 | 第50-54页 |
4.3.1 粒度测试原理及方法 | 第50-51页 |
4.3.2 粒度组成 | 第51-52页 |
4.3.3 粒度参数和频率曲线 | 第52-54页 |
5 玛雅雪山冰期系列的初步确定 | 第54-67页 |
5.1 样品选择与采集 | 第54-56页 |
5.2 样品的制备 | 第56页 |
5.3 测量仪器和测试条件 | 第56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56-67页 |
5.4.1 等效剂量的测定 | 第56-57页 |
5.4.2 样品环境剂量率的测定 | 第57页 |
5.4.3 测年结果 | 第57-59页 |
5.4.4 玛雅雪山的冰期系列 | 第59页 |
5.4.5 玛雅雪山冰期系列与邻近山地的对比 | 第59-67页 |
6 现代与古冰川平衡线的确定 | 第67-82页 |
6.1 现代平衡线的确定 | 第67-70页 |
6.2 计算方法的选择对计算现代平衡线的影响 | 第70-76页 |
6.2.1 降水量的选取对现代平衡线的影响 | 第70-74页 |
6.2.2 气温对现代平衡线的影响 | 第74-76页 |
6.3 气象站位置对现代平衡线的影响 | 第76-78页 |
6.4 气温垂直递减梯度 | 第78页 |
6.5 玛雅雪山现代平衡线 | 第78-80页 |
6.6 古平衡线高度的确定 | 第80-82页 |
7 玛雅雪山隆升与剥蚀速率的确定 | 第82-91页 |
7.1 隆升速率 | 第82-86页 |
7.1.1 径迹年龄-地形高差法 | 第82-83页 |
7.1.2 径迹年龄-海拔高程法 | 第83-86页 |
7.2 剥蚀速率 | 第86-91页 |
7.2.1 宇宙成因核素定义及形成机制 | 第86-87页 |
7.2.2 侵蚀速率为零时剥蚀速率的计算 | 第87-88页 |
7.2.3 侵蚀速率不为零情况下的暴露年代及侵蚀速率计算 | 第88-89页 |
7.2.4 玛雅雪山剥蚀速率 | 第89-91页 |
8 玛雅雪山第四纪冰川发育与气候和构造之间的耦合 | 第91-95页 |
8.1 逻辑假设 | 第91-92页 |
8.2 玛雅雪山冰川发育的气候与构造耦合 | 第92-95页 |
8.2.1 冰期时段的山体高度 | 第92页 |
8.2.2 冰期时的雪线高度 | 第92-93页 |
8.2.3 山体高度与雪线之间的关系 | 第93-95页 |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7页 |
附录 照片 | 第107-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