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縮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18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6-18页 |
1 对象和方法 | 第18-29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8页 |
1.3 标准溶液 | 第18-19页 |
1.3.1 标准系列 | 第19页 |
1.3.2 内标溶液 | 第19页 |
1.3.3 调谐溶液 | 第19页 |
1.4 样品采集 | 第19-20页 |
1.5 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20页 |
1.6 样品分析方法 | 第20-26页 |
1.6.1 金属元素测定 | 第20-22页 |
1.6.2 8-OHdG测定 | 第22-23页 |
1.6.3 炎性细胞因子的测定 | 第23-25页 |
1.6.4 FIB的测定 | 第25页 |
1.6.5 TG测定 | 第25-26页 |
1.6.6 HDL-C的测定 | 第26页 |
1.7 质量控制 | 第26-27页 |
1.8 统计学分析 | 第27-29页 |
1.8.1 AIP的计算 | 第27页 |
1.8.2 描述性分析 | 第27页 |
1.8.3 因子分析 | 第27页 |
1.8.4 标识元素的群定 | 第27-28页 |
1.8.5 富集因子分析 | 第28-29页 |
1.8.6 相关性分析 | 第29页 |
1.8.7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29页 |
1.8.8 组间比较 | 第29页 |
2 结果 | 第29-46页 |
2.1 PM_(2.5)及其金属元素的暴露浓度 | 第29-30页 |
2.2 因子分析结果 | 第30-33页 |
2.3 富集因子分析结果 | 第33-34页 |
2.4 人群资料描述 | 第34-36页 |
2.5 PM_(2.5)上的金属元素对各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6-41页 |
2.6 各生理指标对AIP的影响 | 第41-43页 |
2.7 PM_(2.5)上的金属元素对AIP的影响 | 第43-46页 |
3 讨论 | 第46-52页 |
3.1 PM_(2.5)上载带的金属元素的暴露特征 | 第46-47页 |
3.2 金属组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 金属组分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 第48-51页 |
3.3.1 氧化损伤 | 第49页 |
3.3.2 炎症反应 | 第49-50页 |
3.3.3 凝血纤溶系统改变 | 第50-51页 |
3.4 局限性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0-61页 |
综述 | 第61-71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