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8页 |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提出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2 课题提出 | 第13页 |
1.2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发展历程 | 第13-18页 |
1.2.1 总量控制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1.2.2 国外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1.2.3 国内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1.2.4 国内实施现存主要问题 | 第17-18页 |
1.3 总量分配原则及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1.3.1 总量分配的一般原则 | 第18-19页 |
1.3.2 国外水污染物总量分配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3 国内水污染物总量分配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3.4 总量分配方法分析 | 第23-2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4-2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4.2 研究必要性 | 第26页 |
1.4.3 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2 总量分配公平性探讨 | 第28-38页 |
2.1 现有总量分配中不公平性问题 | 第28-30页 |
2.1.1 现有分配方式导致的不公平 | 第28-29页 |
2.1.2 无偿分配、有偿转让排污权导致的不公平 | 第29-30页 |
2.2 总量分配公平的内涵 | 第30-35页 |
2.2.1 公平发展 | 第31-32页 |
2.2.2 环境公平 | 第32-35页 |
2.3 总量分配公平性最大化的提出 | 第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3 水污染物总量分配公平性评价体系和优化模型的构建 | 第38-46页 |
3.1 总量分配公平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8-43页 |
3.1.1 环境基尼系数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8-40页 |
3.1.2 环境锡尔系数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0-42页 |
3.1.3 两种评价体系比较 | 第42-43页 |
3.1.4 技术路线的制定 | 第43页 |
3.2 优化模型的构建 | 第43-45页 |
3.2.1 优化原则 | 第43-44页 |
3.2.2 优化方法 | 第44页 |
3.2.3 技术路线的制定 | 第44-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重庆市“十二五”水污染物总量分配公平性评价 | 第46-80页 |
4.1 背景资料 | 第46-51页 |
4.1.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46-47页 |
4.1.2 社会经济状况 | 第47-50页 |
4.1.3 水环境状况 | 第50-51页 |
4.2 数据收集及分配方案公平性评价 | 第51-78页 |
4.2.1 基础数据的收集 | 第51-53页 |
4.2.2 基尼系数评价过程及结果 | 第53-69页 |
4.2.3 锡尔系数评价过程及结果 | 第69-78页 |
4.3 现有分配方案存在的问题 | 第78-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5 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优化 | 第80-100页 |
5.1 分配优化过程及结果 | 第80-84页 |
5.1.1 优化区域的确定 | 第80-83页 |
5.1.2 优化过程及结果 | 第83-84页 |
5.2 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84-93页 |
5.2.1 与原有方案比较结果 | 第84-88页 |
5.2.2 与 2010 年各区域排放量比较结果 | 第88-92页 |
5.2.3 可行性分析 | 第92-93页 |
5.3 优化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第93-98页 |
5.3.1 重庆市整体削减措施 | 第93-95页 |
5.3.2 各区县实施保障措施 | 第95-9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100-102页 |
6.1 结论 | 第100-101页 |
6.2 建议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附录 | 第11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