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沟油田朝55区块开发调整数值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三、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示范区地质概况 | 第11-13页 |
| 1.1 构造、断层特征 | 第11页 |
| 1.2 岩性、物性特征 | 第11页 |
| 1.3 储层沉积特征 | 第11页 |
| 1.4 砂体发育展布特征 | 第11页 |
| 1.5 区块开发历程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示范区精细挖潜效果分析 | 第13-20页 |
| 2.1 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13页 |
| 2.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13-14页 |
| 2.3 历史拟合 | 第14-15页 |
| 2.4 调整措施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影响效果评价 | 第15-20页 |
| 第三章 注采系统调整技术研究 | 第20-34页 |
| 3.1 各储层注采关系完善程度 | 第20-28页 |
| 3.2 转注井转注时机及新老注水井配水原则 | 第28-34页 |
| 3.2.1 合理转注时机 | 第29-31页 |
| 3.2.2 新老注水井配注匹配原则 | 第31-34页 |
| 第四章 分层注水技术研究 | 第34-47页 |
| 4.1 不同渗透率级差岩心驱替实验 | 第34-40页 |
| 4.1.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 4.1.2 实验步骤 | 第34-35页 |
| 4.1.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5-40页 |
| 4.2 层段配水原则数值模拟研究 | 第40-44页 |
| 4.3 无效低效注水的判断 | 第44-47页 |
| 第五章 周期注水与深浅调剖结合技术研究 | 第47-62页 |
| 5.1 周期注水与浅调剖结合技术研究 | 第47-51页 |
| 5.1.1 周期注水与调剖结合机理 | 第47页 |
| 5.1.2 周期注水与浅调剖结合参数优化 | 第47-51页 |
| 5.2 深调剖参数优化研究 | 第51-58页 |
| 5.2.1 深调剖选井原则 | 第51-52页 |
| 5.2.2 深调剖注入参数的方案优选 | 第52-58页 |
| 5.3 周期注水与深调剖结合技术研究 | 第58-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详细摘要 | 第69-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