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空间叙事概说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空间叙事理论的缘起 | 第11-14页 |
一、叙事学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二、叙事学“空间转向”的文化背景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空间叙事理论的发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张承志小说空间构建 | 第16-32页 |
第一节 实体空间的构建:从草原到西海固 | 第16-25页 |
一、草原小说中的空间构建 | 第16-20页 |
二、天山小说的实体空间 | 第20-22页 |
三、黄土高原小说的实体空间 | 第22-25页 |
第二节 精神空间的构建:从理想到宗教 | 第25-32页 |
一、草原:理想的开始与破灭 | 第26-27页 |
二、天山:精神流浪与磨练 | 第27-29页 |
三、西海固:心灵的安慰与皈依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张承志小说空间叙事技巧 | 第32-46页 |
第一节 意象建构实体空间 | 第32-41页 |
一、意象的选择:聚焦对象及盲点 | 第32-34页 |
二、意象的表达方式:空间形态的对比 | 第34-36页 |
三、意象的升华:人物形象的融入 | 第36-41页 |
第二节 “我—你”对话引导精神空间 | 第41-46页 |
一、“我—你”对话模式分析 | 第41-44页 |
二、张承志小说第二人称对话模式分析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张承志小说空间叙事的价值 | 第46-54页 |
第一节 空间呈现的审美体验 | 第46-49页 |
一、浓艳之美 | 第46-47页 |
二、静默之美 | 第47-48页 |
三、生命之美 | 第48-49页 |
第二节 空间蕴含的文化意指 | 第49-54页 |
一、隐藏的宗教观 | 第49-51页 |
二、文学真实的历史观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