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绪论 | 第6-2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6-7页 |
·结构减震控制的研究及应用状况 | 第7-9页 |
·结构被动减震控制的研究与发展 | 第9-11页 |
·基础隔震结构 | 第9-10页 |
·吸震减震结构 | 第10-11页 |
·消能支撑框架的研究与应用状况 | 第11-13页 |
·金属消能阻尼器的工作原理 | 第11页 |
·消能支撑框架结构的应用研究与发展 | 第11-13页 |
·消能支撑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 第13-23页 |
·结构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 第13-15页 |
·减震器的类型和等效阻尼及刚度 | 第15-16页 |
·消能支撑的计算模型 | 第16-18页 |
·主体框架结构的计算模型 | 第18-19页 |
·消能支撑结构体系设计方法 | 第19-21页 |
·消能支撑的地震反应的振型分解法 | 第21-22页 |
·消能支撑结构的变形验算 | 第22-2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23-25页 |
2 消能支撑结构抗震性能数值模拟有限元模型 | 第25-35页 |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25-28页 |
·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应力应变关系 | 第25-27页 |
·钢支撑斜杆的本构关系 | 第27页 |
·阻尼装置的恢复力模型 | 第27-28页 |
·破坏准则 | 第28-30页 |
·收敛准则 | 第30-31页 |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 | 第31-32页 |
·ANSYS 建模 | 第32-35页 |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32-35页 |
3 试验介绍及模拟方法的验证 | 第35-40页 |
·原试验情况介绍 | 第35-36页 |
·模型设计 | 第35-36页 |
·加载制度 | 第36页 |
·模拟验证模型 | 第36-37页 |
·ANSYS 有限元建模 | 第36-37页 |
·计算工况 | 第37页 |
·试验试件与模拟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试验试件与模型出现塑性铰的位置及顺序对比分析 | 第37-38页 |
·结构各层的侧移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本章小节 | 第39-40页 |
4 消能支撑框架足尺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40-61页 |
·计算结构 | 第40-41页 |
·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41-42页 |
·地震波的选取与计算工况 | 第42-44页 |
·消能支撑框架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44-46页 |
·对三种结构进行模态计算 | 第44-45页 |
·对三种结构进行模态分析 | 第45-46页 |
·消能支撑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46-59页 |
·消能支撑对主体结构侧移的影响 | 第46-49页 |
·层间位移与层间最大位移角的比较 | 第49-50页 |
·消能结构体系塑性铰发展顺序 | 第50-53页 |
·层间总剪力在抗震支撑和框架之间的分配关系 | 第53-59页 |
·计算结果的讨论 | 第59-61页 |
5 结论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页 |
·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