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视野中的中国动产浮动抵押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浮动抵押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8-24页 |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英美法系国家关于浮动抵押的定义 | 第18页 |
·其他国家关于浮动抵押的定义 | 第18-19页 |
·浮动抵押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19-21页 |
·历史背景 | 第19页 |
·产生过程 | 第19-20页 |
·英国浮动抵押制度的示范效应 | 第20-21页 |
·美国统一商法典对浮动抵押制度的创新 | 第21页 |
·我国对浮动抵押制度的借鉴 | 第21-22页 |
·价值评价 | 第22-24页 |
第3章 浮动抵押的主体 | 第24-29页 |
·英国、美国和日本对主体资格的规定 | 第24页 |
·各国抵押人范围规定不同的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担保交易安全认识不同 | 第24-25页 |
·公示系统不同 | 第25页 |
·法律理念不同 | 第25页 |
·我国动产浮动抵押主体范围的规定与评价 | 第25-27页 |
·我国动产浮动抵押主体范围 | 第25-26页 |
·评价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第4章 浮动抵押的客体 | 第29-32页 |
·浮动抵押客体的意义 | 第29页 |
·各国关于浮动抵押客体范围的规定 | 第29-30页 |
·我国浮动抵押客体范围的局限性 | 第30-32页 |
第5章 浮动抵押的登記及其效力 | 第32-37页 |
·英国浮动抵押的登记公示效力 | 第32-34页 |
·英国关于浮动抵押登记的规定 | 第32-33页 |
·结晶前浮动抵押登记的效力 | 第33-34页 |
·英国浮动抵押登记公示效力的缺陷 | 第34页 |
·美国对浮动抵押登记公示效力的突破 | 第34-35页 |
·对我国登记公示效力的检讨 | 第35-37页 |
第6章 浮动抵押的实现 | 第37-40页 |
·英国的法定接管人制度 | 第37-38页 |
·美国浮动抵押通过合约确定是否接管 | 第38-39页 |
·我国动产浮动抵押实现方式及其评析 | 第39-40页 |
第7章 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完善 | 第40-44页 |
·设立浮动抵押的主体方面 | 第40页 |
·浮动抵押客体范围方面 | 第40-41页 |
·完善动产浮动抵押的公示效力与优先顺位 | 第41-42页 |
·构建合理高效的动产浮动抵押实现方式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