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十二五”国家水体重大专项 | 第10页 |
1.1.2 常州市简介 | 第10-11页 |
1.1.3 河流生态系统生物监测技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城市典型河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 第16-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2.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6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2.1.3 主要实验方法 | 第17-19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19-25页 |
2.2.1 采样点分析 | 第19-20页 |
2.2.2 DNA 提取结果与讨论 | 第20-21页 |
2.2.3 PCR 扩增结果与讨论 | 第21-22页 |
2.2.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结果与讨论 | 第22-24页 |
2.2.5 系统发育结果与讨论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 第27-3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3.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7页 |
3.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7页 |
3.1.3 主要实验培养基成分 | 第27页 |
3.1.4 水样的检测 | 第27-28页 |
3.1.5 平板的菌落计数方法 | 第2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0页 |
3.2.1 不同时期水中细菌总数结果与讨论 | 第28-29页 |
3.2.2 各采样点对比结果与讨论 | 第29-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濒岸及岸坡植物的调查研究 | 第31-3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4.1.1 实验材料及来源 | 第31页 |
4.1.2 主要实验方法 | 第3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4.2.1 植物分类鉴定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4.2.2 植物种属与水质的响应分析 | 第3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水中鱼类的分类鉴定研究 | 第34-38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5.1.1 实验材料及来源 | 第34页 |
5.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4页 |
5.1.3 鱼类的分类鉴定实验方法 | 第34页 |
5.1.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5.2.1 鱼类分类鉴定结果与讨论 | 第35页 |
5.2.2 鱼类多样性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6章 生物多样性与水质的响应初探 | 第38-42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6.1.1 主要实验方法 | 第38页 |
6.1.2 主要数据分析 | 第38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6.2.1 主要水质指标结果与讨论 | 第38-39页 |
6.2.2 水质指标与微生物的响应分析 | 第39-40页 |
6.2.3 水质指标与鱼类的响应分析 | 第40-4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本研究展望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1 微生物群落结构部分优势菌株测序结果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