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1.1 百合及其衰老研究 | 第12-15页 |
1.1.1 百合概述 | 第12页 |
1.1.2 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2-13页 |
1.1.3 乙烯与百合切花衰老 | 第13页 |
1.1.4 ACO 基因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5 RNA 干扰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1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 第15-17页 |
1.2.2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因素及提高转化率的方法 | 第17-19页 |
1.3 植物悬浮培养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 | 第19-21页 |
1.3.1 影响悬浮系建立的因子及条件优化 | 第19-20页 |
1.3.2 百合悬浮培养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4 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Robina’百合悬浮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受体系的建立 | 第23-29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3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2.2.1 百合悬浮培养系的建立及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23页 |
2.2.2 悬浮细胞对不同浓度潮霉素的敏感性测试 | 第23-24页 |
2.2.3 悬浮细胞对不同浓度头孢霉素敏感性检测 | 第24页 |
2.2.4 测量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2.3.1 悬浮体系的建立及细胞形态观察 | 第24-25页 |
2.3.2 潮霉素对悬浮胚性愈伤组织致死浓度的确定 | 第25-26页 |
2.3.3 头孢霉素抑菌浓度的确定 | 第26-27页 |
2.4 讨论 | 第27-28页 |
2.5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百合悬浮胚性愈伤组织转化 ACO RNAi 基因的研究 | 第29-42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29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29页 |
3.1.2 菌株和载体 | 第29页 |
3.2 试剂和仪器 | 第29-30页 |
3.2.1 主要试剂 | 第29-30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3.3 方法 | 第30-31页 |
3.3.1 农杆菌菌液制备 | 第30页 |
3.3.2 转化及侵染 | 第30页 |
3.3.3 百合转化材料及转基因植株 GUS 组织化学检测 | 第30-31页 |
3.4 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31页 |
3.4.1 共培养方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1页 |
3.4.2 菌液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1页 |
3.4.3 亚精胺、冷处理及谷氨酰胺不同组合处理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1页 |
3.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1页 |
3.6 转基因植株检测 | 第31-32页 |
3.6.1 百合基因组 DNA 的提取(CTAB 法) | 第31-32页 |
3.6.2 转基因植株 PCR 检测 | 第32页 |
3.6.3 southern blot 分析 | 第32页 |
3.7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3.7.1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百合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 | 第32-36页 |
3.7.2 转基因植株检测 | 第36-39页 |
3.8 讨论 | 第39-40页 |
3.9 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缩略词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