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4 研究对象、范畴及方法 | 第9页 |
1.5 本文的结构框架 | 第9-11页 |
2 部分经典肖像绘画作品人物与场景关系分析 | 第11-17页 |
2.1 场景和背景概念的区分 | 第11页 |
2.2 场景设置的表现形式 | 第11页 |
2.3 场景设置作用于肖像的实际体现 | 第11页 |
2.4 场景设置与肖像的内在联系 | 第11-12页 |
2.5 对笔者有影响的四位国内外绘画大师代表作品综述 | 第12-17页 |
2.5.1 国外绘画大师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作品研究 | 第12-13页 |
2.5.2 国外绘画大师伦勃朗《自画像》系列作品研究 | 第13-15页 |
2.5.3 国内绘画大师罗中立《父亲》作品研究 | 第15-16页 |
2.5.4 国内绘画大师靳尚谊《画僧髡残》作品研究 | 第16-17页 |
3 笔者的创作实践探索 | 第17-31页 |
3.1 实践作品中肖像与场景的思考 | 第17-20页 |
3.1.1 实践作品设计的总体思路 | 第17页 |
3.1.2 实践过程中如何理解场景设置对于肖像直接影响 | 第17-18页 |
3.1.3 实践过程中如何理解场景设置对于肖像间接影响 | 第18-19页 |
3.1.4 实践过程中如何理解场景设置对于肖像内在影响 | 第19-20页 |
3.2 场景设置与主体肖像在构图画面布局之间的关系 | 第20-22页 |
3.2.1 实践环节中色彩的运用对于场景与肖像的影响 | 第20-21页 |
3.2.2 实践绘画中场景设置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3.3 实践绘画过程中借鉴的大师作品 | 第22-23页 |
3.4 实践作品方案与实施 | 第23-29页 |
3.4.1 实践作品中肖像形象的锁定 | 第24页 |
3.4.2 作品草图的筛选及整理 | 第24-25页 |
3.4.3 作品尺寸以及绘画材质的确定 | 第25-26页 |
3.4.4 实践制作过程的记录 | 第26-29页 |
3.5 小结 | 第29-31页 |
4 肖像绘画与场景设置的思考 | 第31-33页 |
4.1 通过实践环节认识到的问题 | 第31页 |
4.1.1 场景局部和画面整体的问题 | 第31页 |
4.1.2 画面内在和表面的问题 | 第31页 |
4.2 通过实践环节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 第31-33页 |
5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