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1-23页 |
2.1 研究资料及仪器设备 | 第11-15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1页 |
2.1.2 H9c2细胞系培养 | 第11页 |
2.1.3 eEF2全长质粒及截短突变引物 | 第11-12页 |
2.1.4 主要试剂 | 第12-14页 |
2.1.5 主要仪器 | 第14-1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5-23页 |
2.2.1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 第15-16页 |
2.2.2 H9c2细胞系培养及低氧再氧合模型 | 第16-17页 |
2.2.3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分析 | 第17-18页 |
2.2.4 免疫组化(冰冻切片) | 第18-19页 |
2.2.5 免疫荧光 | 第19-20页 |
2.2.6 截短突变构建与细胞转染 | 第20-22页 |
2.2.7 核浆分离 | 第22页 |
2.2.8 免疫共沉淀 | 第22页 |
2.2.9 细胞流式计数 | 第22页 |
2.2.10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3-34页 |
3.1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 第23页 |
3.2 eEF2在大鼠MIRI模型中的表达及组织内定位 | 第23-26页 |
3.3 H9c2细胞低氧再氧合模型鉴定 | 第26-27页 |
3.4 eEF2在H9c2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及H9c2心肌细胞内定位 | 第27-28页 |
3.5 eEF2在H9c2心肌细胞模型核浆分离中表达 | 第28-29页 |
3.6 eEF2在H9c2心肌细胞模型中的SUMO化修饰 | 第29-30页 |
3.7 eEF2截短突变的H9c2心肌细胞内定位 | 第30-32页 |
3.8 eEF2截短突变在H9c2心肌细胞中的作用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4-38页 |
4.1 eEF2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34-35页 |
4.2 eEF2的SUMO化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变化 | 第35页 |
4.3 eEF2结构域与心肌细胞凋亡联系 | 第35-36页 |
4.4 细胞模型建立与优化 | 第36-37页 |
4.5 本研究对MIRI的临床意义及展望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42-44页 |
综述 细胞能量状态变化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细胞损伤的意义 | 第44-56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文 | 第58-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