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护坡水文效应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3.3 本文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大气-植被-非饱和土相互作用模型 | 第16-26页 |
2.1 概述 | 第16-17页 |
2.2 植物特征的基本参数 | 第17-18页 |
2.3 土体入渗理论 | 第18页 |
2.3.1 土体流动的达西定律 | 第18页 |
2.3.2 计算模型 | 第18页 |
2.4 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 第18-20页 |
2.4.1 土水特征曲线的表达式 | 第19页 |
2.4.2 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 第19-20页 |
2.4.3 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因素 | 第20页 |
2.5 气候-植被-非饱和土体相互作用模型的建立 | 第20-22页 |
2.6 理论模型 | 第22-26页 |
2.6.1 潜在蒸发蒸腾量的确定 | 第22-23页 |
2.6.2 蒸发与蒸腾模型 | 第23-26页 |
3 边坡植被蒸腾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8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非饱和土体渗流软件介绍 | 第26页 |
3.3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26-30页 |
3.3.1 温度边界条件 | 第26页 |
3.3.2 热力学参数确定 | 第26-28页 |
3.3.3 气象数据 | 第28页 |
3.3.4 黄土边坡土体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 | 第28页 |
3.3.5 计算模型中土层的水力学特性 | 第28-29页 |
3.3.6 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29页 |
3.3.7 计算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29-30页 |
3.4 影响植被蒸腾效应的因素分析 | 第30-36页 |
3.4.1 叶面积指数对植物蒸腾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3.4.2 根系深度对植物蒸腾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3.4.3 边坡高度对植物蒸腾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5 坡比对植物蒸腾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降雨-蒸腾作用下植物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研究 | 第38-68页 |
4.0 引言 | 第38页 |
4.1 计算模型 | 第38-39页 |
4.1.1 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38-39页 |
4.1.2 计算参数取值及其边界条件设定 | 第39页 |
4.1.3 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 | 第39页 |
4.2 根系土的渗透系数对边坡渗流场的影响分析 | 第39-42页 |
4.3 降雨强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51页 |
4.3.1 降雨强度对边坡土体渗流场的影响分析 | 第42-50页 |
4.3.2 降雨强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 降雨历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51-57页 |
4.4.1 降雨历时对边坡土体渗流场的影响分析 | 第51-56页 |
4.4.2 降雨历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 降雨雨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57-62页 |
4.5.1 降雨雨型对边坡土体渗流场的影响分析 | 第57-61页 |
4.5.2 降雨雨型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 第61-62页 |
4.6 地下水位线高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 | 第62-65页 |
4.6.1 地下水位线对边坡土体渗流场的影响分析 | 第62-65页 |
4.6.2 地下水位线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 第6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5 植被对边坡长期稳定性的分析 | 第68-78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68-71页 |
5.2.1 当地气候条件 | 第68-70页 |
5.2.2 计算模型及植物种类选择 | 第70-71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71-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2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