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论文

早期介入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词表第10-11页
前言第11-14页
临床研究第14-27页
    1 临床资料第14-15页
        1.1 病例来源第14页
        1.2 诊断标准第14页
        1.3 纳入标准第14页
        1.4 排除标准第14-15页
        1.5 剔除标准第15页
        1.6 脱落标准第15页
    2 研究方法第15-22页
        2.1 病例分组第15-17页
        2.2 治疗方法第17-20页
        2.3 观察指标第20-21页
        2.4 技术路线图第21-22页
        2.5 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第22页
    3 结果第22-27页
        3.1 两组患者整体疗效比较第22页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第22-23页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比较第23-24页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水平积分比较第24-26页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积分比较第26-27页
讨论第27-37页
    1 中医学对脑卒中的认识第27-30页
        1.1 中医学对脑卒中病名的认识第27-29页
        1.2 中医学对脑卒中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9-30页
    2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偏瘫的认识第30-31页
    3 西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认识第31页
    4 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理论依据第31-34页
        4.1 推拿作用机理第31-33页
        4.2 推拿介入时机的选择第33-34页
    5 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理论依据第34页
    6 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意义与必要性第34-35页
    7 评价指标的选择第35-36页
        7.1 中医症状积分第35页
        7.2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第35页
        7.3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水平评价法第35-36页
        7.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标准第36页
    8 疗效分析第36-37页
结语第37-39页
    1 研究结论第37页
    2 不足之处第37页
    3 研究展望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4页
附录第44-55页
文献综述第55-68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ADASI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研究
下一篇:ENT1调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腺苷A1受体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