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前言 | 第17-19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19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9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9-20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2.1 术前准备 | 第20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20-23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23-25页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25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5-30页 |
3.1 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 | 第25-26页 |
3.2 治疗前后伤椎后缘高度的变化 | 第26-27页 |
3.3 治疗前后伤椎Cobb角变化 | 第27页 |
3.4 治疗前后伤椎椎管占位率改善情况 | 第27-28页 |
3.5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第28-29页 |
3.6 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间、手术后下地时间比较 | 第29页 |
3.7 术后并发症情况 | 第29-30页 |
3.8 出院后末次随访、门诊复查临床疗效评定情况 | 第30页 |
4 讨论 | 第30-37页 |
4.1 关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 第30-32页 |
4.2 传统医学对脊柱骨折的认识及治疗 | 第32-33页 |
4.3 关于后路手术 | 第33-34页 |
4.4 关于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6页 |
附录 综述: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分型及治疗进展 | 第4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