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概述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信用评级机构在资产证券化范畴下的解读 | 第16-24页 |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基础理论 | 第16-19页 |
一、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 第16-17页 |
二、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 第17-18页 |
三、资产证券化的功能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信用评级的概念与作用 | 第19-21页 |
一、信用评级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二、信用评级的作用 | 第20-21页 |
第三节 信用评级机构在资产证券化范畴下的解读 | 第21-24页 |
一、资产证券化中信用评级的机构运作 | 第21-22页 |
二、信用评级机构的特点与重要性 | 第22页 |
三、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概况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信用评级机构与金融风险防范 | 第24-29页 |
第一节 信用评级在金融风险防范中的重要意义 | 第24-25页 |
一、金融风险防范中的现实需求 | 第24页 |
二、金融风险防范中的重要表征 | 第24-25页 |
三、金融风险防范中的重要路径 | 第25页 |
第二节 次贷危机与信用评级体系 | 第25-29页 |
一、次贷危机的发生 | 第25-26页 |
二、信用评级机构成为次贷危机的助推器 | 第26-27页 |
三、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风险防范中的功与过 | 第27-29页 |
第四章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制度 | 第29-39页 |
第一节 国外信用评级监管模式 | 第29-33页 |
一、美国立法监管模式 | 第29-32页 |
二、欧盟、德国及日本的监管模式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现状与监管制度 | 第33-36页 |
一、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现状 | 第33-35页 |
二、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制度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后金融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模式展望 | 第36-39页 |
一、国外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反思与改革 | 第36-37页 |
二、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趋势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信用评级机构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 | 第39-48页 |
第一节 现有相关法律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 | 第39-41页 |
一、《证券法》相关规定 | 第39页 |
二、《刑法》相关规定 | 第39-40页 |
三、其它法律法规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信用评级机构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 | 第41-48页 |
一、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监管的法律建构 | 第41-43页 |
二、完善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 | 第43-45页 |
三、借鉴经济法基本规则,保证行业竞争力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