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5-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0-16页 |
1. 祖国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 第10-16页 |
1.1 中医病名 | 第10页 |
1.2. 病因病机研究 | 第10-12页 |
1.3 中医治疗 | 第12-16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16-22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16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6页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第16页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第16页 |
1.5 剔除病例和脱落病例 | 第16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7 观测指标 | 第17-18页 |
1.8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8页 |
1.9 统计分析计划 | 第18页 |
2 研究结果 | 第18-22页 |
2.1 一般情况 | 第18-19页 |
2.2 两组指标疗效比较 | 第19页 |
2.3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临床疗效比较 | 第19页 |
2.4 其他相关临床指标疗效 | 第19-20页 |
2.5 患者症状积分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22-25页 |
1. 立论依据 | 第22页 |
1.1 阴虚为发病基础 | 第22页 |
1.2 阴阳两虚为主要病机 | 第22页 |
2. 中药作用机理探讨 | 第22-24页 |
2.1 加减金匮肾气汤组方及用药特点 | 第22-23页 |
2.2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3-24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24页 |
3.1 对中医症候改善作用分析 | 第24页 |
3.2 对餐前、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分析 | 第24页 |
3.3 对于FINS、IAI、BMI、TC、TG、LDL、HDL分析 | 第24页 |
4. 不足与展望 | 第24-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附录 | 第29-3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