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成都历史园林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成都杜甫草堂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1 可持续雨洪管理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历史园林保护与更新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3 历史园林结合雨洪管理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20-23页
        1.4.1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0-21页
        1.4.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3 研究创新点第22-23页
    1.5 研究框架第23-24页
    1.6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第24-26页
        1.6.1 相关概念第24-25页
        1.6.2 相关理论研究第25-26页
第2章 成都历史园林进行雨洪管理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26-54页
    2.1 我国早期可持续雨洪管理实践第26-28页
        2.1.1 中国传统造园思想与水的关系第26-28页
        2.1.2 成都与水第28页
    2.2 成都历史园林雨洪管理现状第28-51页
        2.2.1 望江楼第28-35页
        2.2.2 杜甫草堂第35-42页
        2.2.3 武侯祠第42-48页
        2.2.4 成都历史园林雨洪管理成果第48-49页
        2.2.5 成都历史园林雨洪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49-51页
    2.3 成都历史园林进行雨洪管理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第51-52页
        2.3.1 历史园林具有悠久的雨洪管理传统第51页
        2.3.2 成都历史园林具有雨洪管理设施支持第51-52页
        2.3.3 历史园林具有优越的自然要素第52页
        2.3.4 成都历史园林包容开放的特征第52页
    2.4 成都历史园林进行雨洪管理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第52-54页
        2.4.1 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第52-53页
        2.4.2 历史园林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53页
        2.4.3 成都历史园林在雨洪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第53-54页
第3章 历史园林构景要素与雨洪管理第54-63页
    3.1 水体构景要素与雨洪管理第54-56页
        3.1.1 雨洪管理与园外水体第54-55页
        3.1.2 雨洪管理与园内水体第55-56页
    3.2 植物构景要素与雨洪管理第56-58页
        3.2.1 植物的截流作用第56-57页
        3.2.2 植物的吸收作用第57页
        3.2.3 植物对于微气候的营建第57-58页
    3.3 地形构景要素与雨洪管理第58-59页
        3.3.1 地形与平面艺术形态第58-59页
        3.3.2 地形与自然做功第59页
    3.4 建筑构景要素与雨洪管理第59-61页
        3.4.1 建筑屋面排水第60页
        3.4.2 建筑庭院集水第60-61页
    3.5 铺装构景要素与雨洪管理第61-63页
        3.5.1 铺装材质第61页
        3.5.2 铺装形式第61-62页
        3.5.3 铺装内涵第62-63页
第4章 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历史园林更新流程第63-78页
    4.1 现状条件梳理第63-66页
        4.1.1 自然气候条件第63页
        4.1.2 场地条件第63-65页
        4.1.3 历史人文特征第65-66页
    4.2 明确设计目标与原则第66-68页
        4.2.1 设计目标第66-67页
        4.2.2 设计原则第67-68页
    4.3 可利用的雨洪管理设施第68-76页
        4.3.1 滞留渗透设施第68-71页
        4.3.2 传输设施第71-74页
        4.3.3 受纳调蓄设施第74-76页
    4.4 雨洪管理设施风貌控制第76页
    4.5 建立评价反馈机制第76-77页
    4.6 历史园林雨洪管理更新流程第77-78页
第5章 历史园林雨洪管理设施保护与更新的设计策略第78-91页
    5.1 有雨洪管理设施作为“原迹”存在的历史园林第78-79页
        5.1.1 保留相关雨洪设施第78页
        5.1.2 优化相关雨洪设施第78页
        5.1.3 再现相关雨洪设施第78-79页
        5.1.4 历史元素提取再创作第79页
    5.2 无雨洪管理设施作为“原迹”存在的历史园林第79-91页
        5.2.1 滞留渗透设施第79-85页
        5.2.2 传输设施第85-87页
        5.2.3 受纳调蓄设施第87-91页
第6章 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成都历史园林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成都杜甫草堂为例第91-113页
    6.1 现状分析第91-95页
        6.1.1 成都概况第91-92页
        6.1.2 杜甫草堂概况第92-93页
        6.1.3 现状条件分析与梳理第93-95页
    6.2 需要解决的问题第95-96页
        6.2.1 水系未形成循环流动系统第96页
        6.2.2 设施破败功能受损第96页
        6.2.3 相关雨水设施缺乏艺术气息第96页
    6.3 保护更新方案第96-112页
        6.3.1 整体思路第96-97页
        6.3.2 造园要素更新策略第97-103页
        6.3.3 “水竹映花”节点设计第103-107页
        6.3.4 “沙暖春花”节点设计第107-112页
    6.4 设计总结第112-113页
结语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型下击暴流风场及对高层建筑作用的数值模拟
下一篇:汉口历史民居“里分”在城市发展中的保护与更新--以汉口三德里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