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新型芳基吡唑啉—香豆素: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英文缩略词表第7-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act第10-12页
1 前言第13-19页
2 实验材料第19-22页
    2.1 细胞株第19页
    2.2 实验试剂第19-20页
    2.3 实验仪器第20-21页
    2.4 需要配制的溶液第21页
    2.5 数据处理及制图第21-22页
3 实验方法第22-38页
    3.1 吡唑啉-香豆素衍生物的设计第22-24页
    3.2 吡唑啉-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第24-31页
    3.3 培养基的配制第31页
    3.4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复苏和培养第31-32页
    3.5 MTT检测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第32页
    3.6 NO含量的测定第32-33页
    3.7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TNF-α的浓度第33-34页
    3.8 Westernblot实验第34-37页
    3.9 免疫荧光实验第37-38页
    3.10 动物实验第38页
4 数据处理第38-39页
5 实验结果第39-54页
    5.1 化合物4a的晶体结构第39页
    5.2 化合物的MTT实验第39-40页
    5.3 GriessReagent检测NO和ELisa检测TNF-ɑ、IL-6炎症因子第40-44页
    5.4 化合物4m对下游蛋白COX-2和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第44-45页
    5.5 化合物4m对NF-κB通路的影响第45-48页
    5.6 化合物4m能够抑制TAK1/MAPK通路激活第48-50页
    5.7 分子对接研究第50-52页
    5.8 化合物4m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保护作用第52-54页
6 讨论第54-55页
7 结论第55-56页
8 附图第5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个人简历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综述 TAK1介导信号通路第74-82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靶向胆碱酯酶的吡唑并[1,5-d][1,4]苯并氧氮杂-5(6H)-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学评价
下一篇:促进山东省农村居民抗生素合理使用干预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