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 第3-6页 |
英汉缩略对照表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结果 | 第15-18页 |
2.1 相关性分析 | 第15-16页 |
2.1.1 DRF与其余各指标的相关性 | 第15页 |
2.1.2 DRF与其余各指标在肾盂成形组与肾切组内相关性分析 | 第15-16页 |
2.1.3 CysC与其余各指标的相关性 | 第16页 |
2.2 肾切组和肾盂成形组的差异分析 | 第16页 |
2.3 不同分肾功能等级的差异分析 | 第16-18页 |
讨论 | 第18-27页 |
3.1 引入UTD肾积水分级系统的价值 | 第18-19页 |
3.2 分肾功能的评估 | 第19-22页 |
3.2.1 肾小球滤率的测定 | 第19-20页 |
3.2.2 肾实质厚度和肾实质体积评估分肾功能 | 第20-21页 |
3.2.3 病理活检评价分肾功能的价值 | 第21-22页 |
3.3 血清生化指标与分肾功能的关系 | 第22-24页 |
3.3.1 SCr和CysC对于重度肾积水的评价作用 | 第22-23页 |
3.3.2 联合应用ECT与CysC测量患肾小球滤过率 | 第23-24页 |
3.4 小儿重度肾积水肾切除的指征 | 第24-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6页 |
综述 | 第3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页 |